宋代官窑礼器霁蓝釉花觚

北国盈泉
创建于11-07
阅读 8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凤飞升携恩典  响板敲出道家音


宋代官窑礼器霁蓝釉花觚

      前发《千古遗珍宋官窑》一文,对北宋官窑瓷器做了比较清晰的描述。一种是不晚于崇宁元年宋廷设置于汝州宝丰县清凉寺(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的官窑烧造的瓷器,一种是政和年间宋廷设置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官窑烧造的瓷器。烧造时间、地点都有成系列的带底款瓷器为证。下面再介绍一对带“官”字底款的宋代霁蓝釉花觚(gū)与朋友们共赏。

      人们把仿青铜觚的瓷质花瓶称为“花觚”。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商周时期青铜觚与尊配套使用,成为宴饮中的重要器物,并被用作礼器。青铜觚器形优美,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喇叭状,器身纹饰神秘繁复,蕴含着我国深厚的礼仪文化和青铜文明。

    下面这对瓷质花觚俯视为正方型器口,平视为对称的长方体,通高22.1厘米。上半截为较长的方型侈口,下接鼓腹,方型基座浮雕成四足状,器底周边为方形铁褐色圈足,器口外壁四周皆饰蕉叶纹浮雕。花觚通体施霁蓝釉,于釉面上采用刻瓷填金粉工艺绘制纹饰,器底圈足内也施满釉,中心刻瓷填金粉书一“官”字。两只花觚上所绘纹饰并不相同。一只器口四周蕉叶纹上方均以简练的笔触绘飞升的云纹,鼓腹四面两两相对绘两种相同的纹饰:一种为引颈昂首、瞠目张口、双翼大展一飞冲天的凤鸟;一种为大团云雾漫卷、云尾随风飘逸向上飞升的吉祥云朵。另一只器口四周蕉叶纹上方均以平行的笔触绘羽毛纹,鼓腹两侧相对的两种纹饰,一种是彩带缭绕的两只阴阳板,一种亦为与前文相同的飘逸飞升的吉祥云朵。

      笔者认为,这对花觚乃是宋徽宗继位后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祭天所用的礼器。第一,“铁足”是宋官窑瓷器的主要特征,这两只花觚皆具“铁足”。第二,古代用蓝釉瓷器祭天、黄釉瓷器祭地、红釉瓷器祭太阳神、白釉瓷器祭月亮。这种霁蓝釉花觚应为专门用于祭天的礼器。第四,阴阳板是道教法器,也是暗八仙纹样之一,常被用来喻指道教。宋朝开国后推行了儒释道并尊的国策,而宋真宗和宋徽宗时期,对道教的尊崇都达到了极致。后来,宋徽宗还将自己装扮成集神权与皇权为一体的“教主道君皇帝”。将阴阳板绘于花觚上,即在继位之初就向上天昭示了其以道治国的理念。第三,将凤鸟绘于花觚上,是将向太后去世作为国之大事向上天报告,既彰扬了向太后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宋徽宗对向太后的感恩之情。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无子嗣,向太后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宋徽宗为帝。翌年正月十三,向太后亦去世。因而向太后对宋徽宗践位有大力保举之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对霁蓝釉花觚上承载着宋徽宗继位后需要首先向上天通报的家国大事。

      这两只花觚器底仅书一“官”字,没有正式的年号款识。可能当时宋廷还没有设置官办窑场,是为责成民窑烧造的贡瓷。工艺水平与崇宁元年所烧官窑器也有较大差距。由于千载水浸土蚀,刻瓷线条中所填金粉脱落也比较严重,有失当年丰采。但器身所施霁蓝釉已经十分完美,其在我国制瓷史上应为出现最早的霁蓝釉瓷器。

阅读 8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