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气逐渐转凉,且早晚温差较大,各种细菌、病毒容易滋生、传播,加上儿童抵抗力较弱,是各类疾病的易感人群。因此,要增强儿童及家长的传染病防控意识,做好各项预防保健措施,对预防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十分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了解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加强防范意识,一起做好健康防护措施。
学校传染病防治须知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回来、接触物品、上厕所后。
2.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戴口罩做好防护。
5.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主要症状:感染后表现以发热,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少见。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措施:
1.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的手段。
流行性腮腺炎
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传播途径:一般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如果接触了感染者污染的衣物,也可能会发生感染,并且会进入到人体血液扩散至腮腺部位,导致腮腺部位出现肿大、胀痛、身体发热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少去人多的地方,外出要戴口罩;
2.出现发热、腮腺肿痛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减少与他人接触,防止将病毒传给别人。
3.勤洗手,手最有可能接触病毒,认真洗手很关键。
4.室内常通风,衣物、日常用品常清洗。日光下晾晒,高温水煮,喷洒消毒液都能杀灭腮腺炎病毒。
5.接种疫苗能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症状: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多数患者为轻症,可以自愈。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进食被感染。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孩子使用的餐具等物品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减少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时间。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学校应做好晨检午检,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儿童,防止感染他人。
6.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主要症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还伴有发热、头晕、肌肉酸痛、寒战等全身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
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等传播。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进食前及如厕后。
2.食物烧熟煮透。应避免进食没有烹煮的食物(例如贝类海产,特别是生蚝)。
3.加强卫生消毒。如患儿发生呕吐,必须立即清理呕吐物 ,保持空气流通,妥善消毒被污染的地方。清理期间,应安排其他人远离被污染的地方。
学校传染病防治须知
学校应该做什么?
1.“检”: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督促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2.“追”:追查因病缺勤学生的病因;
3.“报”: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4.“拒”:患病学生在传染期不得带病上课;
5.“查”:入学接种证查验;
6.“洁”:日常清洁和消毒;
7.“宣”:开展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学生应该做什么?
1.“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2.“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3.“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1.“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2.“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排除传染病;
3.“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及相关资料报告班主任;
4.“养”:让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疾上学
供图:王旋旋
编辑:王旋旋
初审:陈永峰
终审:薛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