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时立冬。二十四节气中,四季的开始被称为“立”,立冬也往往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认为,立冬代表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应当调整生活习惯、饮食及情志,为来年春天养精蓄锐。
{起居调适}
1. 沐浴阳光
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
2. 早卧晚起
立冬后太阳升起较晚,落下偏早,因此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
3. 注意保暖
冬季宜使衣服暖和贴身,使气血流通、四肢舒畅。还应该注意脚部的保暖,穿好袜子,避免寒气从脚底侵入
{饮食调理}
立冬,在饮食上颇有讲究,既要合理滋补,又要调理脾胃。《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属土,土生万物,四季皆靠土滋养,所以在季节更替时,更要注意顾护脾脏。
1. 沙参玉竹煲猪肉
材料:沙参50克,玉竹25克,百合25克,无花果3个,猪肉500克。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和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瓦煲,加水适量,煲一小时即可。
功效:有很好的滋阴效果,老少咸宜。
2. 滋补药膳羊肉汤
材料:羊肉250克,山药15克,当归5克,黄芪20克,党参20克,红枣4颗(掰开),生姜3片。
做法:羊肉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水。焯完水后煸炒一下,有肥肉的煎一下至微黄,口味更佳。将上述处理后的羊肉、药材放锅内,加生姜,大火煮开后,再小火再煮1小时即可。如使用高压锅更易入味,羊肉更软,口感更好。
功效:温阳益气,健脾胃。更适合冬季手脚冰凉的老人及女性。
3.板栗烧鸡:
将鸡肉切块煸炒后,加入板栗、葱姜蒜、料酒、酱油等调料炖煮。这道菜美味可口,可增强体质,在立冬时节食用,有助于补充身体能量,滋养脾肾。
{治未病}
立冬后阴气渐重,寒虽未深,但也不能轻视寒邪的威力,应针对冬季高发疾病,做好预防准备:
1. 寒潮来袭,气温下降,人体受寒,血管收缩,容易引起高血压波动、冠心病发作、易突发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对策:入冬后应该较平时更勤快的监测血压,注意保暖和情绪稳定,坚持服药,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
2. 寒性凝滞,易阻滞筋脉,不通则痛,颈、腰、肩、腿痛等痹证容易发作。
对策:注意各关节的保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中药足浴、艾灸、推拿等措施。
3.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感受寒邪可见局部或全身性的寒象,导致如流行性感冒、咳喘、胃肠炎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对策: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更衣;感冒流行时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有喘息病史的人尽量减少寒冷的户外活动。
立冬中医调理方法
艾灸养生
艾灸是立冬养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艾灸一些具有补肾、温阳作用的穴位,如命门穴、肾俞穴、关元穴、气海穴等。艾灸时可每周进行 2 - 3 次,每次每个穴位灸 15 - 20 分钟,以皮肤温热发红为度。
中药泡脚
可选用艾叶、花椒、干姜等温热性的中药煮沸,待水温适宜后泡脚 20 - 30 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干姜温中散寒。
穴位按摩
1.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是肾经的起始穴位。按摩涌泉穴可起到补肾益精、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等作用。每天晚上睡前用手掌心搓揉涌泉穴 100 - 200 次,以感到发热为度。
2. 太溪穴: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肾经的原穴,刺激太溪穴能调动生命的原动力,增强肾功能。可用手指点按太溪穴,每次 3 - 5 分钟,双侧穴位都要按摩。
治未病中心简介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秉承“天人合一、未病先防、保健养生”的理念,突出中医特色,开展中医特色体检、健康调养咨询、中医诊疗、中医特色传统疗法、健康养生等相关业务。制定“因人制宜”的健康调养方案,指导您的生活方式,根据您的不同体质状况,同时给予中药治疗、膏方调理、传统疗法干预,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主要特色项目: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咨询、中药调养、特色针刺、艾灸、推拿按摩、中药贴敷、拔罐、刮痧等。
地址:月田镇中心卫生院三楼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