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6日,汪珮名师工作室在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举办了第四期教学实践基地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研讨课、讲座和交流的形式,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研讨课展示
在武汉市第三初级中学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八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阅读课上,韩红琼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趣味并存的学习盛宴。
课程伊始,韩老师便以双十一期间机器人送货的真实场景作为引子,巧妙地将robot话题引入课堂。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导入方式,不仅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紧接着,韩老师进一步创新,设计了一个由机器人导游“小明”带领学生们游览机器人博物馆的虚拟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学生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科技世界,他们跟随“小明”的脚步,依次游览了展览厅、阅读厅、采访厅和创造厅。每个厅都设置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巩固了重点词汇和一般将来时态的运用,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韩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们准确把握篇章整体内容,鼓励他们将所学信息进行有效和创造性的输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韩老师用心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二、评课环节
在评课环节,来自三初中的张思慧老师和晴川初中的方文君老师以及汪珮老师对韩红琼老师的阅读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张思慧老师称赞课件智能,凸显了AI主题,教学设计、教态、学生活动及板书设计均展现出高度的智慧。她认为导入部分有趣且贴近生活,指令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改进建议,指出小组积分在最后没有体现结果,个别单词的重音问题需要注意,阅读课中单词、短语、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还需更加充分。方文君老师则以ROBOT为开头,用五个词概括了课程特点:Real(真实情景)、Orderly(有条理)、Beautiful(课件、板书、学生展示)、Open-minded(发散性思维)、Technology(科技感十足)。她认为学生参与度高,获得感强,并建议投屏展示学生的机器人作品,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三、讲座分享
七里中学的刘君兰教师在一次专题讲座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实现“厚积薄发”,有效地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她首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当前热门的AI技术大方向,积极从新课程标准、英语教育的权威公众号、专业网站以及英语教育的核心期刊等多元渠道中寻找和获取论文选题的灵感。
在素材积累方面,刘君兰教师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她鼓励教师们不仅要广泛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拓宽视野,深化理解,还要将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宝贵的课例资源,通过反复打磨,提炼出教学精华。同时,她提倡教师们养成写灵感反思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教学中的闪光点与待改进之处,作为论文写作的宝贵素材。此外,她还建议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通过团队协作,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
谈到论文写作的具体步骤时,刘君兰教师强调了搭建框架的重要性。她认为,一个清晰、合理的论文框架是论文成功的关键。在框架搭建完成后,教师们可以像写小作文一样,逐步填充内容,使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在写作过程中,她还建议教师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相关信息,丰富论文内容。
最后,刘君兰教师还就论文的查重及投稿环节给出了实用建议。她提醒教师们需了解目标期刊的查重要求,避免因重复率过高而影响论文发表。为此,她建议教师们可以使用一些免费的查重网站进行自查,确保论文的原创性。同时,她还就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撰写投稿信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教师们顺利完成论文的投稿工作。
四、汪珮老师点评总结
汪珮老师在点评与活动总结中,首先对韩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课程深刻体现了人类与机器人的核心差异——人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生成性,并赞扬韩老师作为年轻教师展现出的独特想法和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接着,汪珮老师对刘君兰老师的讲座表示了肯定,认为其无私分享的干货内容丰富实用,对工作室的同伴们和老师们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活动总结部分,汪珮老师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赛课、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为个人职业发展积累资本。她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老师们根据刘君兰老师的讲座指导,寻找并确定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及开展方式,并透露工作室将评选出一个最合适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次汪珮名师工作室教学实践基地校活动圆满结束,老师们收获满满,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编辑: 王 涵
梁倩茜
审核: 汪 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