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不是指课程只承载生活技能,不是将课程当做生活事件的堆积。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课程生活化的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
幼儿教育更应该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更应该生活化。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幼儿的身体发展尚不成熟,心智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性思维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和个人化的。对幼儿而言,只有生活世界是有安全感的、可以生存的世界,没有哪个年龄段的课程像幼儿园课程那样迫切地需要生活化。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美好的童年只有在生活世界里才存在,处在生活世界里的儿童才可能享有美好的童年。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就不可能是生活化的课程。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
课程实施一:我来学穿衣
进入秋季后,衣服穿的越来越厚了。总时有小朋友问:娜娜老师,鞋子是不是这样的?娜娜老师,请你帮我穿上衣服?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在找方法 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解决?
于是再次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健康领域发展目标之一。《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4——5岁幼儿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作为小班的孩子,我们也要学习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穿拖衣服实在是个大难题。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学会穿脱衣服是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中一个很大的挑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除了老师及时帮助幼儿穿脱衣物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的正确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于是,我们进行了“衣服”的系列活动。
绘本:我会穿衣服 ——调查表——“衣”探究竟——衣服的结构——“衣”有所获
一日生活皆课程,“穿衣”这件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经历的事情,看似非常平常的一件小事,其实承载着孩子们的很多困惑。此次课程发生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内在需求,捕捉共性问题,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幼儿实践空间。在穿衣服的过程中,鼓励做力所能及的事;从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趣味穿衣好办法;从“不会穿”到“会穿”且有趣;从“我会穿”到“我主动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认知、分享、交流,在原有的经验上都得到了相对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课程实施二:水果宝宝 你好啊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幼儿园的果树上也结满水果,孩子们在校园里时会忍不住问:娜娜老师,这个梨是黄色的?这个是石榴熟了吗?借助这样的契机,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切一切水果中,通过多元的探索方法,了解水果的主要特征,充分利用水果这一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水果的秘密,从中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探索课程之旅。
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水果宝宝分类。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知道了可以按照水果的种类进行分类,并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水果名称。
教师思考:
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在水果分类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建立了初步的分类意识,通过讨论对分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生活化课程中,教师的定位
教师要形成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对儿童发展目标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对课程的敏感度。教师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兴趣、用心、好奇和探究是课程内容不断充实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将儿童需要和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并不断系统化,就会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
总结
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