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课堂第50期笃行班(修身篇)9小组毕业家书:
时间:2024年11月5日
姓名:钟进杰
主题:《最好的医学》
正文:
尊敬的博仁老师、大爱付出的志愿者们、亲爱的第50期笃行班的同学们:
首先开门见山地说,最好的医学就是上医!在《鹖冠子》一书中记载了“扁鹊见魏文王”的故事。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王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故名出闻于诸侯。”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文王不解地问:“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提前铲除了病根,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也不认为是大哥治好了自己的病,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初现,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药王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诊候第四》中讲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由此我们可以对应出,扁鹊大哥为上医、二哥为中医,而扁鹊自己则属于下医。“未病之病”这词,其实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未病之病”即是《黄帝内经》所讲的“治未病”。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讲叫“预防疾病”。能治未病的人,也就是上医。《黄帝内经》中认为能治未病之人还是属于圣人。由此可见其境界之高。圣人是不会忙于治已病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大医院的医生,一些诊所的医生,一些所谓的山中高人等,都在忙于为大家治已病重病。而鲜有去宣传和推广“上医治未病”的作为。这种所谓的“华佗在世”,即是每天24小时都在给人治病,那么永远也治不好天下所有人的病,也无法把患者的病根给消除掉,顶多也只是和病人结一个善缘。因为当我们只是治已病而忽略未病的时候,相当于我们只是修剪其坏掉的枝叶,而其病根不处理,那么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病枝出现。所以我们往往看到,这个人明明都已经被治好病了,为什么过了一段时间有有其他的病产生,或者病情又复发了。这种治已病的行为,其实就是陷入了一种无限循环,永远都有病可治,永远都有治不完的病人。
所以学医之人,真正要想发大愿救度众生,就要去学习如何治未病,如何让人人都不得病。目前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这种人了。因为我们现代的医学已经误入歧途了。张家瑞博士在《不生病之真法》(第三章 医学与健康·现代医学)一书中发出灵魂拷问:“现代社会医院到处林立,这么多的病人这般自动地到医院求诊,应该足以表现出现代医学的权威和成就,实可喜可贺。不过令人深感疑惑的是,假如医院可使病人痊愈的话,为什么有治不完的病人,医院的规模一家比一家大,可是现代病患的人数逐年倍数成长中,以及现代病患的罹病年龄更是逐年降低呢?这种种现象是可悲或可喜呢?既然现代医学是最具科学的医学,为何不能阻止这些现代病蔓延,并指引人类迈向健康无病的境界呢?”这些问题不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最后我们一起期盼,无论是中医人,还是现代医学(西医)的医疗工作者,都能重视和拾起我们老祖宗治未病的思想和智慧!在此祝愿天下苍生永远都身心健康,离苦得乐!
此致
敬礼
钟进杰敬上
202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