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03]聚焦传统文化,深耕语言要素——小学语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活动

逆刘而上
2024-11-10
阅读 6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语文学科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第一主题,并指出“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应体现在教学旨归的践行和落实上。

统编教材重视在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树立责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探究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内容的文本特点,优化传统文化主题的课堂教学,2024年11月6日,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引领学生走进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共分为四大环节,第一环节由三位老师执教展示课;第二环节由授课老师对活动主题做简要汇报;第三环节为评课。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活动。

低段课例——寓言故事

第一节课为二年级刘琴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在中华文化中,葫芦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古代人们认为葫芦可以驱邪避害,带来好运。在道教文化里,葫芦更是仙人的法宝之一,象征着长寿与健康。刘老师以葫芦的历史文化寓意和历史源流导入课题,增加了学生对葫芦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课中,刘老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要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刘老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课本特点,使用多媒体和精美的板书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自己的情感,整体效果较好。

‍一瓢藏造化,天地一壶中,葫芦文化涵容天地与人生。课后,刘老师还布置了让同学们“画一画葫芦”课后实践活动作业,深化学生对葫芦文化的认知。

中段课例——神话故事

第二节课为四年级陈阳希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统编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而亡,于是她化为精卫鸟,每天衔来西山木石想把东海填平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这个神话故事蕴含深刻的精神文化,表现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勇敢无畏与坚持不懈,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基因。

对于现今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勇敢无畏,还是坚持不懈,都是他们所缺失的,也是最需要培养的。教学时,陈老师紧紧抓住“常”字展开,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读懂“常”字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这篇神话的内涵,才能真正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整节课陈老师以读为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理解重难点句子时,善于点拨,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和想象情景等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想象,为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给原文添枝加叶。

高段课例——古代诗词

第三节课为六年级贺勇芬老师执教的《江南春》。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有一种情怀,犹如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澎湃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它铸造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图腾,灿烂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这,就是家国情怀。《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这首《江南春绝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贺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诵春—读出江南韵”到“赏春—品绘江南美”再到“鉴春—感悟江南情”最后到“写春—创作新江南”四个任务,环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一读一悟,又一悟一读,学生们在读中感受诗美,从悟中感受传统文化“顿悟”的思想。诗人的情感也浅浅入心,最终化为文字,由学生表达出来。

研讨课结束后,三位老师分别对本节课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理念及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展开了细致的阐述,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并对今后如何有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制定了新目标。善学者明,善思者智。听课结束后,各组内老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受。对于在课堂中落实三大文化主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在目标设定上要紧扣学段性目标、课型目标,紧扣好课例文本、单元人文性主题和语文要素,大家达成了一致性意见。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做好文化的传承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课题组也将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继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断摸索,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本篇由芦溪县芦溪镇第三中心学校2024年市级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pJGYW-24014)课题组供稿

供图:李小英  刘霞  聂金萍

撰稿:刘霞 李小英  

编辑:刘霞

审核:刘霞 刘小娇 龙晖

阅读 6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