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共研,簇结一树硕果;逐梦教学,沉醉一路芬芳。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聚焦大单元,构建高品质思维课堂,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素养,以及响应平原县义务教育达标课堂活动,平原县文昌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师一优课”活动。
上课教师们纷纷登台亮相,展示了自己在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教学成果。他们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丰富的教学互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与大单元的实践相结合,在备课与磨课中一步步蜕变。
孙雪娇老师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课开始引入情境复习整数除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初步体会了不够除可以转化计数单位转化成够除的。整节课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处理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并且在交流中肯定了学生的做法,使学生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性。重点讲解了竖式,在竖式的讲解中带领学生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以及不够除怎么办,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抓住了出错点,学生算到余4个十分之一不再继续往下除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样很好的突破了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最后带领学生总结了计算方法,并且对比总结整数除法与本节课的除法共同点是不够除可以转化计数单位继续除。
王素霞老师《按比分配》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并力求通过数学教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王老师引领学生沟通了分数应用题和按比分配问题的联系,体会到解决问题中“具体数量➗对应分率(或份数)=单位“1”的量(一份量)”这一本质的相同,为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许瑞彤老师的《平行与相交》一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首先通过视频切入,知道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又根据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这一特性,通过画、分类、探究、验证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用通过画平行线,折平行线进一步感知互相平行这一概念。最后利用概念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突破是让学生主动构建平行与相交这两个概念。教师在教学中预设几个关键性问题,并及时捕捉和利用学生回答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适时地升华和概括学生的经验。
齐亚男老师《角的度量》一课,首先出示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角1和角2哪个角大?大多少?学生思考后交流,通过摆一摆折一折,体会把大单位细分得到小单位的过程。接着让学生认识单位角,并用单位角测量10度角,用10度角测量30度角,体会可以把不同大小的角作为度量标准。接着让学生通过估角、读角的游戏体会量角器的形成过程,通过读方向不同的60度角,小结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量角,归纳总结量角的方法。最后回顾所学的长度的测量、面积的测量、还有今天所学角的测量,帮助学生渗透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孙润蕾老师《平移和旋转》一课,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运动的现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头脑里产生了平移与旋转的表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十分重要。所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用了动态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娱乐项目:跳楼机、激流勇进、摩天轮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姜蔷蔷老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中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笔算的计算方法,经历平均分小棒的过程,体会分小棒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从而理解算理。本节课设计四个环节,首先通过观察情境图引出问题“一组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风筝?”接着利用学具小棒摆一摆,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出算理,用算式表示出63÷3的口算过程。在学生理解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怎么算的基础上,引出竖式计算,结合体小棒与口算过程,让学生明白竖式每一步都含义,最后用竖式计算。
杨鲁杰老师《认识方向》一课,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熟悉的学校出发,详细的认识了学校的东西南北和教室的东西南北,通过让学生实际体验,主动探究,每个操作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化抽象为具体,锻炼了学生的操作和表达能力。课堂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和难点,详略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内容生动且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赵学飞老师执教的《认识平均分》,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用新课标的理念,巧妙的课程设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组织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配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课程设计紧贴生活实际,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王桂梅老师《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自主的探究出9的乘法口诀。而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找到规律后进行记忆,相邻口诀的得数相差9,得数的十位和个位相加的和是9,都可以帮助9乘法口诀的记忆。后面又通过手指上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帮助记忆。和9乘法口诀有关的句子以及介绍乘法口诀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
李召弟老师执教的《简单的重叠问题》。从学生喜欢的做游戏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直观图合理表达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本节课通过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树立了数学的信心。
谭卫丹老师执教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古人计数》绘本故事引入本节课,首先让学生数一数小棒的个数,并分享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的数,或两个两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总结出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的结果都是1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11根。在学生操作和交流后,介绍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用同样方法认识12 - 20各数,让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理解数的组成。同时,利用计数器拨珠,进一步加深对11 - 20各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同时通过动手拨20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满十进一即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通过11到20各数字在计数器中拨的过程,学生体会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
每一次听课学习就像一份精神粮食,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思想,不断滋养着我们的力量。 看!在任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认真聆听,坚定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饱满的精神状态,无一不体现出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课程结束后,老师们积极发言,各自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收获,大家围绕如何更好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次对话,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研思以致新,赋能以前行。教师的成长既需集体智慧,也需精益求精地探讨。在评课结束后,肖校长和王主任分别对上课教师作了总结和点评,并就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给年轻教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独学而无友,切磋得真知。本次一师一优课的展示活动为年轻教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超越自我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文昌小学的全体数学教师将以此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让学生、教师并行发展,让真研、真学、真收获落地,让共享、共进、共成长开花!
策划:肖凡、王素霞
编辑:于学杰
图文:全体数学老师
审核:王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