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理念   焕发课堂生机

用户14361821
创建于11-06
阅读 3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惠民小学中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

      本学期开始,惠民小学中年级语文组成员参加了教师发展中心和惠民小学进行的集中培训。通过深入学习,老师们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做到知晓“来龙”,走向“去脉”,以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构建有效课堂。本组通过以下主题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和尝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对一系列教学活动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一、组内教研会议

二、观课、议课活动

      与教研会同步的观课、议课活动,我们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王丽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接着让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让学生将本文与其它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的差异。

       时磊教学《搭船的鸟》时,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再让学生重点学习第2、第4自然段,通过圈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比较等方式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结合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记录观察所得。

      宋莹老师教学《精卫填海》时,先让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交流对《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了解。接着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了解故事大意,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最后熟读成诵,进一步体会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的美好品质,并展开交流。

     王俊英老师教学《题西林壁》时,先让学生自读古诗,结合插图和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然后,通过创设情境、形象表演、借助相关资料等,反复品读和理解古诗;最后,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熟读成诵,整体感知,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层层深入地学习古诗。

      苗慧君老师教学《秋天的雨》时,引导学生先找一找相关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接着,以朗读为主线,想象画面,感受秋雨带来的美丽风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交流感兴趣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难懂的词语;最后,背诵相关落,仿照例句写话,丰富语言积累。

       对我们的教研,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给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张慧慈校长指出:活动中,老师们遵循素养导向,落实语文要素,创设学习情境,搭建活动支架,挖掘文本内涵,升华了课堂意境。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细节,更要重整体,要放手,放手给孩子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始终不要忘记,课堂,要以“学”为中心。

       业务校长曹艳立指出:老师们的课,有结构层次,有评价,有真实的情境任务,有实践活动,有支架,围绕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性质。但始终要记得,语文课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语文。

    教师培训课上,教师发展中心的韩颖老师谈到,学校内外的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在引发一场教室里教与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而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大家也越来越明白,要增强改革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到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样的老师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

阅读 3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