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晒个“秋”吧——石城县家和新城公立幼儿园晒秋活动

🌴
创建于2024-11-06
阅读 31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最美的秋天,

不在山川河流间,

‍不在唐诗宋词里,

而是藏于孩子们顺应自然,

‍与之和谐共存的丰收色彩中。

        当秋风轻吟着古老的诗篇,缓缓拂过大地,万物皆换上了金色的华服,一个充满丰收与变化的季节悄然而至。对于3-6岁的孩童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迭,更是一场关于自然、关于成长、关于探索的奇妙旅程。在这个季节的怀抱中,我园精心策划了一场“秋日探秘之晒秋活动”,引领孩子们走进秋天的童话,感受自然的韵律,探索季节的奥秘。

什么是晒秋

        孩子们对“晒”有着浓浓的兴趣,但是对于“晒秋”这个词却是比较陌生的,他们之间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晒秋?”。    

‍        于是各班老师给孩子们欣赏了江西婺源篁岭每年都会举行的盛大的晒秋活动,让孩子们对“晒秋”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晒秋”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在秋收时节,农民伯伯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为过冬准备粮食,久而久之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捕捉到幼儿的兴趣时,教师及时支持幼儿了解“晒秋”的想法,也思考到支持幼儿体验“晒秋”,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亲近自然,感受生长,在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弘扬中国农俗传统文化,感受五谷丰登的生态之美。因此,教师抓住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新事物愿意尝试探索的欲望,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征,支持幼儿的兴趣。

我们的晒秋计划

        孩子们对晒秋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基于图片、视频等材料资源,在与同伴、教师深入探讨交流后,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到“晒秋”习俗。他们不仅知道了晒秋的基本步骤,还明确地提出晒“秋”所需要的工具。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晒秋计划吧……

开始晒秋啦

        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每个班级宛如小小的魔术师,从大自然的宝库中汲取灵感,收集到了各具特色的晒秋食物,它们不仅是季节更迭的信使,更是孩子们对丰收喜悦的纯真诠释。

        2024年11月6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孩子们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带着他们精心准备的物品——从田野间精心挑选的花生、玉米、红豆、白萝卜与胡萝卜,再到农家小院里的五谷杂粮、脐橙、橘子,乃至那象征着甜蜜与希望的稻谷、柿子、红薯与柠檬,每一份食材都承载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带着这份期待,一场别开生面的晒秋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孩子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洗、切、剥、晒的全过程。他们认真清洗食材,小心切割,耐心剥皮,整齐晾晒,展现了勤劳与专注。通过劳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晒秋食物,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晒萝卜

晒花生

晒玉米

晒红豆

晒柿子

晒橘子

晒脐橙

晒黄豆

晒白菜

晒红薯

晒柠檬

晒稻谷

晒南瓜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强调了生活经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此次晒秋活动,不仅是一场关于秋天农作物与水果的感知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亲密对话。孩子们在参与中,不仅学会了如何精心挑选、处理与晾晒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更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了秋天独有的韵味与魅力。他们的双手,如同艺术家的画笔,在秋日的画卷上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每一颗花生、每一个橘子、每一粒红豆,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孩子们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在忙碌与探索中,他们学会了观察、思考与感悟,将秋天的美好与丰收的喜悦深深镌刻在心间。这份来自生活的宝贵经验,将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引领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步伐,去探索、去创造、去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 

编辑:邹艳

‍初审:陈春红

‍复审:陈姝妹

‍终审:刘小媛

阅读 31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