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深情嘱托,致力于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筑牢社会救助之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社会救助工作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的关键环节。基层干部要积极落实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确保每一笔救助金能准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让他们在生活的寒冬中有柴可烧、有米下锅。对于特困人员,要提供全方位的供养服务,从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完善临时救助机制,当困难群众遭遇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伸出援手,成为他们最坚实的依靠。
拓展社会福利之翼。“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社会福利事业是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之上的“锦上添花”。我们关注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他们编织起一张充满爱的福利之网。基层干部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对于儿童,尤其是困境儿童,建立起完善的关爱保护体系,确保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不迷茫。在帮助残疾人方面,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社会中能够平等地参与、自信地生活。
精耕社会事务之田。社会事务工作就像春雨,虽无声无息,却滋润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婚姻登记到殡葬改革,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到基层社区建设,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民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各方面的关心与关爱,秉持着积极的态度、文明节俭的风尚、人性的关怀,精心打造和谐社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夯实社会治理之石。“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在社会治理工作中,要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基层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成立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和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并且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社区平台,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让群众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基层干部将继续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基层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