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实践旨在传统历史教学的单一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历史思维能力,“同课异构"不仅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从而培养其批判思维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韦晓玲学带”+研修共同体组织了高中历史同课异构活动,四位教师进行了课堂风采展示,全体历史教师参与听评课活动。
课堂实践
薛文希老师,曹翠翠老师
选必二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曹翠翠老师通过狄更斯的《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导入新课,通过生产之变,生活之变,国运之变,展开教学工作,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带来生产生活上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生活动的设置上,通过设置两幅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展示历史写作环节,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认识工业革命时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被侵略的时代以及文明碰撞的时代,用史实进行说明。
薛文希老师以一个英国15岁的孩子在工厂每周进行6天繁忙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收入,恶劣的环境导入新课,通过一、走向工厂一一生产方式的巨变,二、走向城市一一生活方式的畸变,三、走向改革一一社会矛盾之嬗变,设计了中西的结合,工厂制度的经济意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到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以及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实业救国。
龚德爱老师,南林海老师
史纲上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龚德爱老师通过一段视频,中国对鸦片走私的严厉打击,导入新课,通过一、战前:天朝与帝国的差异,二、战中:天朝与帝国的对决,三、战后:天朝与帝国的碰撞教学工作通过设置三个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的阅读、信息的提取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了爱国精神,将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历史课堂。
南林海老师通过一、东西对视一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二、天朝崩溃一一两次鸦片战争,三、阵痛觉醒一一开眼看世界开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展示成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史料阅读的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评课交流
在这四个教学场景中,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四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通过互动环节,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积极思考,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种专注的学习态度,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还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同课异构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们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