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美,在于沉淀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了深入推进新课标学习与落实,进一步破解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难题,从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4年11月初始,明德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再次拉开帷幕。
语文篇
每当老师们布置作文时,心里总是五味杂陈。对于边疆学生来说,习作不是一次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心灵的冒险,让老师深感忧虑……
在晨曦微露的明德校园里,一间普通的再也普通不过的教室里,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温柔而坚定,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她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种着对文字的热爱与敬畏。而在这份热爱与敬畏之中,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尤为强烈——那就是引导学生们跨越习作的难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文字描绘出心中的世界——她!就是援疆教师史丽霞!
史老师沁心习作研究,为明德语文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习作盛宴!
她授:
1.习作是忠实于自己的心!文章是真实的表达,是不吐不快的喷涌,想要写作成为快乐的事情,那就是因为被听到、被看到、被理解!让孩子敢于倾诉和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去符合老师的期待及所谓的标准答案。写作是灵动自由和快乐的!
2.动用五种感官,细腻、深入和缓慢地去观察和感受生活,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打动你的任何东西都不要随意放过。
3.以所学课文为范文,链接孩子的生活,随时随地地进行写作指导,达成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有情感有自我有生命力的领悟与理解,表达与输出。
4.写作指导要细要慢,尤其在起步阶段,指导一篇算一篇,可以如杠杆般撬动奔涌澎湃的生活和感受。
老师们听得入心—入脑—更入情!
分享收获的同时,老师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激动。感激的是,史老师带领大家找到了习作教学的新方向;激动的是,老师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习作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快乐成长的身影。我们深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会有路……
数学篇
示范课:
刘婷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的再认识》第一课时。整堂课的重点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体会转化的思想。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刘老师利用“古人计数“的故事,用1个小石头代表1只羊,1个大石头代替10个小石头,也就是代表10只羊,1个小石头就是1个一,那10个小石头,就是10个一。1个大石头就是1个十。学生通过观察10个小石头转化成1个大石头这样生动形象的过程,从而更容易理解1个十就是10个1。之后再通过摆11根小棒的活动,同学们按要求要用最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示出11,从而推导出满10根小棒就把它捆成一捆,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简单的表示出11。在这样子的活动中,同学们再次体会感受到了“10个一就是1个十”。
示范课:
阿依努尔·亚森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二课时。
课堂伊始,阿老师以“摘苹果”的形式,激发学生做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让孩子们以愉悦的心情快速地进入到了学习新知的状态。
课中,层层深入,课件展示小棒,引导学生猜有多少根小棒 ,并数数有多少根,激发学生对数数的 兴趣。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猜测小棒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体验11~20各数的组成和应用,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十法做准备。进而,引导学生数出十根小棒并捆成一 捆,再继续数下去,体验数的累加过程,这样便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了数数和描述数字的能力。
最后,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素材。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在已获取的知识范畴中寻找更有突破性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理解数的累加过程,从而成功突破重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撰稿: 闫 丽
供图: 陈 霞 段正连
审核: 何天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