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猜猜乐”——高唐县汇鑫街道中心幼儿园中一班11月语言区观察记录

汇鑫街道中心幼儿园
创建于11-05
阅读 3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背景

       猜猜乐卡片一直都投放在语言区,但无人选择,一天,几名小朋友在语言区看完图书后,选择了猜猜乐材料,我想观察这几名幼儿会如何进行游戏,但他们只是翻开卡片,开始一个个的观察卡片上的物品,并说出名称。

‍       第二天区域游戏时,我便和选择语言区的小朋友一起玩起了猜猜乐游戏,在我们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游戏的玩法。

‍       接下来,她们在语言区选择猜猜乐材料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继续观察她们的游戏,进一步了解游戏的进程和幼儿的发展状况。

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一

       睿池是那天和我一起参与游戏的小朋友之一,看到我在区域里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猜猜乐游戏,便开始模仿、尝试当天的游戏行为。不过他们俩人的游戏非常短暂…

00:11

游戏后的分享

区域结束后,我将杜睿池与张铭熠的游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的分享。

‍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杜睿池在干什么?张铭熠在干什么?”

‍幼:“杜睿池说话,然后张铭熠猜。”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

‍幼:“一个小朋友说,一个小朋友猜。”

‍师:“说什么?猜什么?”

‍幼:“卡片上的。”

‍幼:“张铭熠偷看。”

‍幼:“猜的那个人不可以看。”

‍幼:“猜到了就赢了,猜不到就输了。”

‍       通过杜睿池与张铭熠的游戏,幼儿了解了游戏的初步玩法‍,自己明确了游戏中可能存在的游戏规则‍。

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二

       佳艾和辰雪来到语言区,选择猜猜乐材料,佳艾从框子里拿出几张卡片,看着卡片上的物品便开始对着辰雪说了起来。

猜过几次后,佳艾将这些卡片全部打乱。

‍佳艾:“你看这是水果,这也是水果。”

‍‍辰雪:“这里还有一个水果。”

‍佳艾:“把这些都给我。”

‍佳艾:“我们都猜水果。”

‍辰雪:“行。”辰雪一边同意佳艾的提议,一边帮佳艾在一堆卡片里寻找水果卡片。

‍       佳艾和辰雪将所有的卡片,从框子里拿出来,平铺在桌子上,将所有有关水果的卡片全部都挑出来,又继续将挑出的所有水果卡片,反向平铺桌子上。

00:22

水果猜猜乐就开始了。

‍佳艾:“它中间有一个分开的,它是粉色的,像爱心的,她有一个蓝色的叶子和一个绿色的叶子,他下面还有一个尖。”

‍辰雪:“桃子。”

00:16

佳艾:“它黄色的,它中间还有一个直直的东西,它还有很多弯弯的曲,它是弯弯的,它像月亮一样,它是黄色的。”

‍辰雪:“香蕉。”

01:09

       佳艾:“它是弯弯的,他中间还有黄黄的,然后它还有绿绿的叶子,它是弯弯的。”

‍       辰雪停顿了好久,佳艾在一旁等待着,但最后还是没有猜出。

‍       后面几次的游戏中,辰雪有好几次没有猜出卡片上的水果,但他们还是一直保持着对游戏的兴趣。

行为分析

       1.通过分类的方式缩小猜测的范围‍。佳艾在众多卡片中,挑选出水果卡片,挑选出同一类别的卡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猜测的小朋友缩小猜测的范围,更容易猜出卡片上的物品。

‍       2.在游戏过程中,我发展佳艾的描述,完全是根据卡片上水果的颜色和形状进行描述的,除了香蕉、桃子、草莓这种常见的具有特色的水果,辰雪容易猜出,其他火龙果、芒果等,不常见且不太容易用形状和颜色描述出来的水果,辰雪很难通过佳艾的描述猜出水果的名称。

游戏后的分享

我将佳艾挑选水果类卡片的视频投在一体机上与全班小朋友一起观察。

‍师:“佳艾在选什么?”

‍幼:“水果的卡片。”

‍师:“佳艾和辰雪猜的都是什么卡片?”

‍幼:“水果卡片。”

‍通过分享,其他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建议。

‍幼:“那里面还有动物的卡片。”

幼:“把动物的卡片也挑出来。”

‍小朋友们一边说,我一边在框子里挑选卡片。

‍幼:“还有小鱼。”

‍幼:“小鱼在水里。”

‍师:“这些卡片里还有那些是水里的?”

‍幼:“螃蟹、鲨鱼、乌龟……”

‍听了他们的意见,为了维持幼儿游戏的兴趣,缩小猜测范围,我把所有的卡片一共分为四种类型,制作了四种不同颜色的盒子,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水生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继续观察幼儿的游戏…

教师支持

针对幼儿的描述,我单独拿出几张卡片与全班小朋友一起描述卡片上的物品。

‍师:“这是一张香蕉的水果卡片,如果你想让其他小朋友猜,你会怎么说?”

‍幼:“它是一种水果,它黄黄的,弯弯的。”

‍幼:“它还是长长的。”

‍师:“除了颜色和形状以外,你还有什么其他想说的吗?”

‍幼:“它的皮不能吃。”

‍幼:“要把它的皮扒开吃。”

‍幼:“里面是白色的,白色的可以吃。”

‍师:“谁能继续说一说这张卡片上的芒果?”

‍幼:“它是一种水果,是黄色的。”

‍师:“除了颜色以外还有其他的吗?”

‍幼:“它吃起来甜甜的。”

‍幼:“它中间有核。”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

‍幼:“核是扁扁的。”‍

‍幼:“它的皮是黄色的,里面扒开也是黄色的。”

‍       在集体分享下,综合幼儿的经验,几次描述后,幼儿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靠近卡片上物品的特征、特点。

‍       我们一起玩起了开心猜猜乐游戏,同时也想吸引更多幼儿的游戏兴趣。

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三

       这一次的游戏换辰雪来说,佳艾来猜,她们直接从盒子里选择水生动物类的卡片,反向平铺在桌子上。虽然是佳艾猜,但是佳艾自己选择桌子上的卡片举起来,让辰雪进行描述,全程反向面对自己,遵守游戏规则。

       我全程也充当着佳艾猜的角色,在一旁偷偷听着辰雪的描述。但在游戏过程中,我听到了两次一摸一样的描述。

‍辰雪:“它在水里的,它有两个钳子,有很多条腿,是红色的。”

‍佳艾:“螃蟹,不是已经猜过了吗。”

‍辰雪:“不对。”

‍佳艾:“有两个钳子就是螃蟹啊。”

‍辰雪:“不对。”

‍       当佳艾又举起一张卡片时,辰雪又把刚刚的螃蟹“重新”描述了一遍。佳艾还是继续猜测螃蟹,可辰雪一直重复着不对,佳艾看了一眼说:“龙虾。”便把卡片放了回去。

‍       就这样,佳艾和辰雪猜完水生动物类,又开始猜起了动物类。

00:58

辰雪:“它是一个动物,它喜欢吃香蕉,它在树上荡啊荡,它的尾巴是长长的。”

‍佳艾:“猴子。”

行为分析

       1.游戏中幼儿的描述越来越具体,比如:在描述猴子时,能够说出喜欢吃香蕉,喜欢爬树等,能够抓住某种物品(事物)的关键点,不再仅限于颜色、形状和外观。通过分类这种方式,幼儿在描述前会自动归为某一类,比如,开始描述前会说“它是一个动物、它是一种水果、它是水里的”缩小幼儿猜测的范围。

‍       2.幼儿对于特点相似的“螃蟹”和“龙虾”容易混淆,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常出现的螃蟹比较熟悉,较容易猜出,光单看图片无法区分螃蟹和龙虾,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细致观察有关。

教师支持

       我将“螃蟹”“龙虾”、“鲨鱼”“鲸鱼”等幼儿在游戏中常混淆的卡片,对比进行分享。

‍师:“螃蟹和龙虾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幼:“都有两个钳子。”

‍幼:“都是红色的。”

‍幼:“都有壳”

‍师:“它们的不同之处有那些?”

‍幼:“龙虾有头,螃蟹没有头。”

‍幼:“龙虾是长长的,螃蟹是圆圆的。”

‍幼:“螃蟹有八条腿。”

‍幼:“龙虾有长长的胡子。”‍

‍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幼儿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分析的能力。

幼儿典型行为表现四

       这天,梦菲、佳艾和瑾萱三位小朋友来到语言区都想要玩猜猜乐游戏。

‍       佳艾说:“这只能两个人玩,我和董梦菲玩。”瑾萱显然有些不太开心,这时梦菲说:“要不然,我们三个一起玩吧,我说,你们两个人都猜,看看你们两个谁先猜到。”佳艾和瑾萱都同意梦菲的好主意。

‍       梦菲选择了动物类的卡片,将卡片反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的小心翼翼拿起。为了防止偷看,梦菲向后搬了搬凳子,坐在了佳艾和瑾萱的对面。

00:15

       梦菲:“她的身体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个一样的小宝宝。”

‍       佳艾和瑾萱听着梦菲的描述,很快都猜出是一只袋鼠,梦菲将猜完的卡片装进原来的盒子里,继续选择桌子上的卡片进行游戏。

01:17

       梦菲说:“它喜欢吃松果,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毛茸茸的尾巴,还有两个小耳朵,还有一个鼻子,是啥?”

‍       佳艾:“松鼠。”

‍       她们的就这样游戏持续进行着。

行为分析

      1. 一次偶然的机会,幼儿创造出新的游戏玩法。在佳艾和瑾萱的表情和眼神中,可以看出她们全程认真倾听梦菲的描述,通过竞争猜测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更加专注,游戏更加有趣。

‍       2.新的游戏形式,伴随着更多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在表达过程中互相学习,传递经验,还能够让幼儿在倾听过程中有意识获取关键信息,促进幼儿倾听、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典型行为表现五

       梦菲、佳艾和辰雪又玩起了三人猜猜乐游戏,首先选择水果类卡片,梦菲来说,佳艾和辰雪进行猜测和抢答。

01:17

       游戏进行了一会,梦菲说:“你们俩谁猜的多,谁就赢了行吗?”佳艾和辰雪同意梦菲的这一想法,两人面向梦菲开始了猜猜乐游戏。谁猜中卡片上的物品,谁就可以获得这张卡片,最后看看谁手里的卡片多。

‍       她们在游戏过程中制定了新的三人游戏规则。

00:20

        上轮游戏结束,这一轮换佳艾来描述动物类卡片,梦菲和辰雪来猜。还是继续延续上一轮的游戏规则,谁猜的多谁就获得胜利。

00:53

        本次游戏,旁边的依依也关注着她们的游戏,在其他小朋友描述的过程中,依依会时不时的参与进来,从一开始的默默关注到回答“对与不对”。当梦菲和辰雪猜的不对时,依依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否定他们的猜测,并给予一定的信息。再到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描述卡片上动物的特征,帮助猜测的小朋友获得经验。

比如,在猜测梨时。

‍辰雪:“葡萄。”

‍依依:“不对,葡萄是紫色。”

‍佳艾:“是榴莲。”

‍依依:“不对,这个没有词啊。”

‍在猜测蛇时,梦菲和辰雪一直猜不出。

‍依依:“哎呀,你不会想想长长的吗?”(一边描述一边用动作比划长长的)

‍梦菲:“长颈鹿。”

‍依依:“不对,光长长的。”(我想她这里应该是想表达,身体光长长的,并没有脚)

‍依依看她们还是猜不出又说:“卷成圆圆的那个。”

‍        语言表达的前提是幼儿丰富的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从以上的游戏对话中,可以看出依依有很好的表达欲望,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出物品、动物的具体特征,在同伴交流之间体验游戏的乐趣。

游戏后的分享

我将三人游戏,和三人游戏中出现的新的玩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师:“三个人的猜猜乐游戏他们是怎么玩的?”

‍‍幼:“一个小朋友说,两个小朋友猜。”

‍师:“谁能观察出他们的游戏规则,怎样算赢。”

‍幼:“谁手里的卡片多谁就赢。”

‍幼:“谁猜的多谁就赢。”

‍师:“把梦菲手里的卡片全部猜完,谁猜的多谁就获得本轮游戏的胜利。”

教师思考:她们的游戏记分制,让我想到了与本班的积分卡相结合。在三人的比赛游戏中,两位小朋友谁猜出的卡片多,谁就可以在这一轮获得2分积分卡,三位小朋友轮流进行游戏,都有说和猜的机会。游戏中互相监督,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行为分析

       1.幼儿根据游戏进程自主创建游戏规则,这依附于幼儿的兴趣和游戏需要,规则的出现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和胜负欲,让幼儿更加投入,她们明白,认真倾听和思考是取得游戏胜利的关键。对于规则,成人不用过多的干预,将游戏还给孩子,在宽松的规则环境中,更能满足幼儿的创新性行为。

‍       2.游戏竞争比赛的出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语言互动,幼儿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交流中也同样促进同伴间的社会交往,幼儿提出的新想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同伴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教师反思

一、幼儿的游戏经验逐渐发展

‍       1.游戏规则意识增强,每次游戏都以“不能偷看”为前提,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卡片摆放的方式也从随着摆放到反向平铺,再到分类整理,随着游戏进程逐渐完善。

‍       2.从描述外在颜色、形状到所具备的特点,再到事物具体某一特有特征逐渐发展。

 ‍     3.两人互猜到三人竞争,再到记分制,自发形成的创造性的游戏玩法,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

‍二、游戏中的学习品质

‍       在猜猜乐的游戏过程中,幼儿都非常的认真专注,能够认真倾听,根据他人的描述,大胆的从头脑中寻找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并体现在语言表达中。

‍三、游戏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       游戏过程中出现了,两人游戏和三人游戏不同的游戏玩法,幼儿和同伴间互相监督,积极遵守游戏规则,在不同的游戏玩法中寻找推动游戏持续进行的兴趣,在一次次的表达、倾听中互相学习,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编辑:郝亚琳

‍审核:赵凯

‍终审:刘晓童

阅读 3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