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碧海校区图书馆阅读课第14期,三、四年级的学生共读《木偶奇遇记》。匹诺曹跌宕起伏的奇遇,引发的是同学们对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的思考。





《木偶奇遇记》中说谎鼻子就会变长的主人公匹诺曹,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卡洛・科洛迪知道的人却不多,他是19 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出生于佛罗伦萨,以笔名科洛迪闻名。




《木偶奇遇记》是科洛迪最著名的作品,也是翻译和销售最多的意大利文学作品之一,已经被翻译成 260 多种语言。这本书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深受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为了纪念科洛迪,意大利还设立了 “科洛迪儿童文学奖”。在他的家乡,人们为《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铸了一座铜像。




科洛迪大胆启用有缺点的孩子作为作品的主人公,他十分顽皮,常常由着性子做事,常常闯祸。为了能看上一场木偶戏,他竟稀里糊涂卖掉爸爸用身上穿的唯一的一件御寒的衣服换来的识字课本;想要发财,跟着猫和狐狸去奇迹宝地种金币,不仅丢了金币,还险些送了自己的命……他的大大小小各种奇遇,都深深抓住小读者的心。



匹诺曹虽然十分顽皮,但他一直保有一颗善良的心,在危难面前,宁可自己死,也要救出朋友花衣小丑。他脱胎于木头,有木头的特性,同时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一颗人类的爱心,他爱爸爸,爱一切善良的人。




他遇到蓝色头发仙女,仙女对他的帮助,以及对他无限的包容与接纳,激发了他向善的一面,坚定了他改变的决心。他告诉仙女:“木偶的生活我过腻了,我无论如何要变成一个孩子。”但是木偶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谈何容易!一路上会有种种障碍,比如他经受不住同学小灯芯的诱惑,去到“玩儿国”,变成驴子,差点永远失去变成孩子的机会:他为了救爸爸,被鲨鱼吞进了肚子里等等。




课堂精彩之处,在于学生们逐层深入的理解和表达,他们看到匹诺曹遇到的一个一个的障碍,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唯有通过克服障碍,匹诺曹才能完成自身弱点的逆转,褪去木偶人的顽劣,配得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正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只有通过重重考验,才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有同学进一步分享: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有障碍,克服障碍,匹诺曹就脱胎换骨了。她说爸爸妈妈从小教育自己:“不吃学习的苦,长大就会吃生活的苦。”




在创造性问题探讨的环节,同学们谈到这本书对自己的启发以及想要推荐给谁看。有的同学说要推荐给爸爸看,因为匹诺曹的爸爸杰佩托把自己的衣服卖了给匹诺曹钱买识字课本的细节深深打动她,让她想起自己的爸爸无私的爱,想要借这本书感谢爸爸;有的同学说要推荐给山区的孩子看,因为《木偶奇遇记》中丰富的想象,可以激发山区孩子的想象,促进他们学习创新与科技。




非常有意思的是,课堂上出现同样精彩但是却相反的观点,有一部分同学说要推荐给成绩不理想、淘气、不听话的孩子看,因为匹诺曹这样顽皮,最后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变成了真正的孩子,会给他们带来希望; 还有一部分同学说要推荐给学习好,品行好的孩子看,因为一个人要学好很不容易但要学坏却非常容易,匹诺曹的遭遇可以警醒他们不要学坏。




课程最后环节,同学们齐读书中的两段话共勉:



“他好像梦见了仙女。她是那么漂亮,微微笑着,吻了吻他,对他说:‘好样的,匹诺曹!为了报答你的好心,我原谅了你到今天为止所做的一切淘气事。孩子充满爱心帮助遭到不幸的生病父母,都应当受到称赞,得到疼爱,哪怕他们不能成为听话和品行优良的模范孩子。以后一直这样小心谨慎地做人吧,你会幸福的。’”


“当我是个木偶的时候,我是多么滑稽可笑啊!如今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我又是多么高兴啊!……”
文/赵语清 摄影/胡梦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