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心怀星辰大海,人生不负最美年华————
可点击播放按钮,释放双眼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说
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南岳衡山有副对联说得好:“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一切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做为时代青年,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共同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以下分享一篇关于爱国的青年奋斗历程。
邓小平与旅欧共青团
2024-08-05来源:《群众·决策资讯》作者:张晴晴 郭凯
旅欧共青团是邓小平革命征程中的重要经历,对他整个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十六岁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随后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一名初出茅庐的编辑部新手逐渐成长为党内杰出的革命领导者。在后来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个人处境如何艰难、革命道路如何坎坷,邓小平都始终保持对信仰的执着追求,以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开拓创新的历史担当,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新青年
1920年夏,年仅十六岁的邓小平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他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艰苦环境的磨砺和先进思想的启迪使邓小平逐渐转变思想认识,从怀揣“工业救国”理想的爱国少年成长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
初到法国,邓小平原本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的工业技术来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但由于生计所迫,他只短暂学习了五个月,就不得不离开学校,四处找工作谋生。1921年4月,邓小平进入施奈德钢铁厂当轧钢工。二十多天后,邓小平因体力不支辞去了这份工作。失业后,除了靠短期领取救济金外,他曾在火车站和码头做过搬运工、清洁工等各种杂工,生活状况异常艰难。这些工作经历以及艰辛的生活境遇,使邓小平初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亲身体验了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处境,成为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实践基础。
1922年以后,法国经济开始好转,邓小平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哈金森橡胶厂的一名制鞋工人。在这里,邓小平结识了同厂做工的王若飞和常来哈金森进行革命活动的赵世炎。受他们影响,邓小平逐渐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阅读《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等书报。在初步接触这些进步理论之后,邓小平认为自己是有进步的,因为每听到身边有人相争辩,“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1922年10月,邓小平辞去工作,希望能够继续求学,但终因学费不够,未能如愿。于是,那些“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等等幻想变成了泡影。1923年2月,邓小平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一个多月后,邓小平再次辞职离开。档案卡上所注离开原因是“拒绝工作”。实际上,在离厂前,舒辉暲曾动员他加入旅欧共青团,之后汪泽楷又同他谈了两次话。1923年6月,邓小平前往巴黎,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该组织最早也最年轻的成员之一。这既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也是他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然结果。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一方面接受了一点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知识,一方面又受到了已觉悟的分子的宣传,同时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他不断实践革命思想的新起点。
宣传党的正确主张的“油印博士”
加入旅欧共青团后,十九岁的邓小平成为《少年》(后来易名为《赤光》)编辑部最年轻的成员。从此,邓小平直接参与革命宣传,正式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职业革命家。虽然这是邓小平第一次直接参与革命工作,但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光》编辑部设在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7号小旅馆内周恩来的住所。每当夜幕降临,邓小平和周恩来、李富春、傅钟、李大章等人就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开始工作。这些旅欧的党团干部,就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顽强斗争,保持着乐观、向上的革命热情。邓小平起初的工作是给刊物刻蜡板和印刷。他经常是白天做杂工,下工后赶到编辑部。为了保证刊物按时出版,常常是周恩来写完或改好一篇,邓小平就赶紧接过来刻写、印出一篇。工作起来常常是通宵达旦,彻夜不眠。邓小平的蜡版总是刻得一丝不苟,不仅字体匀称工整,美观大方,油印、装订工作也完成得十分干净利落。因此,大家都称赞他是“油印博士”。
此外,邓小平还经常在《赤光》上撰文进行革命宣传,鼓舞革命干劲,言辞犀利地批驳了国民党右派,戳穿了国家主义派的欺骗行为,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阴谋。邓小平晚年曾自谦地说:“那些文章根本说不上思想,只不过就是要国民革命,同国民党右派斗争,同曾琦、李璜他们斗争。”尽管这些文章都属于揭露性质的,尚未上升到理论和政论的水平,但毫无疑问都在事实上起到了宣传党的正确主张、引导人们明辨是非的积极作用。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赤光》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文章短小精悍、切中时弊,在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华人中具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我们奋斗的先锋”和“旅法华人的明星”。
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的党内领导人
随着国内革命发展的需要,赵世炎、李维汉、王若飞、周恩来等一批旅欧党团骨干陆续应召回国。为了建立新的领导集体,1924年7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局成员,年仅二十岁的邓小平成为了旅欧党团组织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职责使命。
成为旅欧共青团的负责人之后,邓小平和其他同志一道,不畏艰难,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他们经常在巴黎组织群众集会、讲演会,参加各团体召开的会议以及作为政治宣传的讲坛。1925年春,邓小平作为中共旅欧支部的特派员,被派到里昂地区工作,任旅欧共青团里昂支部训练干事,兼任中共旅欧支部里昂小组书记,领导里昂地区的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
随着“五卅”运动的爆发,国内形势急剧变化,旅欧党团组织也遭受到严重破坏。面对法国当局的残酷镇压与迫害,邓小平没有丝毫畏惧退缩,而是果断辞去里昂的工作回到巴黎,主动接替党团组织的领导工作,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革命活动中。从1925年6月至9月,邓小平参与组织了旅法华人声援国内“五卅”反帝运动的多次大规模示威和集会。1925年10月,邓小平在伊希-莫利诺市夏尔洛街的一家咖啡馆主持召开了一次中国共产主义者会议,共二十五人参加,旨在讨论重建中共组织机构和创办刊物的问题。1925年11月,为纪念遭法方驱逐病逝于回国船上的国民党旅欧负责人王京歧,抗议法国警方逮捕中国人,邓小平举行了一次群众大会,共四十七人参加。1926年1月,邓小平出席了旅法中国行动委员会在贝勒维拉市布瓦耶街23号召集的会议,主张亲近苏联政府,反对帝国主义。
几天后,法国警方根据掌握的详细情报,准备对邓小平等人的住所进行搜查。邓小平后来回忆说:“因为我比较活跃。我们的行动法国警察都是清清楚楚的!”法国警方在监视邓小平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及“他是共产主义的活动分子,经常在共产党的各种会议上发言”,“这些中国人看来是活跃的共产主义分子”。所幸邓小平等人已经提前了解到消息,在法国警方抓捕前夕,就踏上了奔赴苏联莫斯科的征程。
邓小平旅欧共青团的革命岁月虽时间不长但弥足珍贵。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主动参与革命实践并成长为旅欧共青团领导人。在邓小平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回顾这段革命岁月,能更加深刻理解这位伟人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怀。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当下依旧有些青少年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这是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够。以下我们从服饰这方面了解下中华文化。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服饰被喻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文化,我国则素有“衣冠王国”美称。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传统服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也塑造着我国的国家形象。新时代以来,传统服饰的兴起彰显着人们对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
汉服,又称华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近年来,汉服“出圈”成为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古都西安热门景区内年轻女游客们“三步一‘公主’五步一‘贵妃’”的装扮早已成为常态。
2020年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在一家传统服饰店内,总书记亲切地向大家问好,并关切询问店里的衣服是不是原创的?是哪个朝代的?有没有来源?总书记还鼓励店主:“好好加油。”
“总书记问的问题非常专业。”一直钟情于传统服饰的“80后”店主尤园园感慨道,总书记问的这些问题、说的这些话,都是对咱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
中华传统服饰犹如一条文化纽带,一头承接历史,一头连接当下。总书记不仅关心传统服饰的传承发展,还多次在外交场合身着传统服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4年3月,正在荷兰访问的习近平主席身着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次月,习主席在比利时再次身着“中国风”礼服亮相。
当时外媒普遍认为,习主席的“中国风”礼服正是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自信增强的体现。
同年11月,习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及配偶举行欢迎晚宴。与会嘉宾身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水立方”,留下了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合影,全世界为之眼前一亮。
中方为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准备的特色中式服装中的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海水江崖纹、宋锦、漳缎等传统服饰元素,不仅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也寄托着21个经济体山水相依、守望相助的美好寓意,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产生了更直观的认知。
传统服饰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正如习主席在APEC欢迎宴会上的致辞所说:“刚才我在门口迎接大家,看到各位都穿上中国式服装,既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又体现了现代气息,让我们更感亲近。”
有形的服饰折射的是无形的精神力量。作为衣冠大国,我国的传统服饰在兼容并蓄中融合发展,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等与传统服饰相关的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曾为古代中国赢得“衣冠王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等诸多美誉的汉服正在悄然复兴。马面裙、披风、旗袍等传统服饰不断涌动“新国潮”,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受到年轻人青睐。传统服饰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东方意蕴焕发出新光彩,成为增强青年一代文化自信的基石。
“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服章之美,不仅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美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更传承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审美品位和人文风采。
2024-10-09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寄广大青年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时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
愿三金潭的广大青年无论在何时何地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砥砺前行,不负未来,不负自己,共赴星辰大海。
后湖街道三金潭社区团支部宣
202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