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恰逢小雨,三五好友,驱车灵宝西线雨中行。
路线:故县汉山——阳平官庄庙——黄帝陵。
汉山风景区是河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的灵宝市故县境内。公园范围东至枣香峪,西至正南沟,南与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搭界,北至河西村汉山东峰,总面积2190.5公顷。海拔2413.8米的老鸦岔为河南省第一高 峰。
汉山距灵宝市区50公里,南面秦岭山脉,临近枣香河畔,陇海铁路、三一〇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在公园北通过,交通便利。公园距离西岳华山60公里。
汉山原名“喊山”。传说当年真武大帝从山西中条山跨过黄河,在此落脚,其母喊他回去继承王位,这里四山齐应,故名“喊山”。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堵于喊山一百道山岔中,王莽率兵搜遍了九十九道山岔,就是没有发现被大雾笼罩的那道山岔,刘秀死里逃生,日后击败王莽,建立了东汉。刘秀登基后,感念“喊山”救驾之功,便御封“喊山”为汉山。
汉山景区,不仅山川秀美、风光旖旎,而且人文底蕴深厚,山上宫殿、寺庙众多,如金佛寺、祖师庙、三官洞、玉皇阁、瓦罐庙等,素有“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的美誉。
目前,汉山已建成全省海拔最高索道,索道全长1970米,落差972米,喜欢挑战的你,不妨来体验一番。这就是中原之巅,灵宝汉山,你心动了吗?
汉山,属秦岭山脉,海拔2413.8m,是“中原第一高峰”,也称“中原珠穆朗玛峰”,总面积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约有2100种植物,平均气温21℃,原始的生态环境使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10000个每立方厘米,是一座天然氧吧。约有240余种动物资源,如金钱豹(国家一级)、红腹锦鸡(国家二级)、林麝(国家一级)等,被称为“生物资源的天然宝库”。
汉山风景区,山清水秀、云雾迷离、峰峦叠嶂,这里的主峰神鹰峰(老鸦岔)2413.8米,它属于秦岭山系一脉,有着中原第一峰之称。每座山峰每处风景都有一个心向往之的理由,除却那美不胜收的景致,还更多的是因为一个久远的传说。
据说,这里是真武大帝出家修行的地方,又是被汉光武帝刘秀封为“福山”之地,因为这里是黄金富矿区,更是又着“金山”之称,所以走进汉山,你就是走进了神山、福山和金山。
官庄三霄庙位于灵宝阳平镇官庄,官庄庙会起始于唐代,明万历年,重修原有大殿、三座分正殿后殿和献殿。其建筑气势宏大,飞擔斗拱,壁彩画龙,图案虽经数载但仍历历在目,十分壮观。殿内供俸着琼霄,碧霄,雲霄三位娘娘木雕坐像,巳有千年历史。庙内现存文物有莲花石香炉四个,原址石灯一个,石碑一块,三霄娘娘座像及神楼。
庙中供奉的“三霄娘娘”是三位美丽的神仙,分别叫云霄、琼霄、碧霄,她们还是财神爷赵公明的结义妹妹呢。关于她们的传说,《封神演义》、《哪吒传奇》中均有记载,“装尽乾坤并四海,任他宝物尽收藏”,说的就是她们执掌的宝物“混元金斗”。话说:“开天辟地之间有一金斗,内按叁才,包藏天地之妙,因果不知,劫数不显,神通不明,被道祖所得,再之后由通天教主赐予了三霄娘娘。凡一应仙凡入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劫,不得越此。凡人之生育,皆从此化生也。”
三霄娘娘降临官庄村对人们颇有恩惠,但凡有人家求子求孙都会来此叩头、烧香,且非常灵验。人们确信有“三霄娘娘”庇佑,后辈人便福泽绵长。古庙坐落的地方就是香什村,现在,此庙已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宵殿三字,出自于三门峡文化名人许永生先生墨宝。
官庄庙对面有一石碑,其碑上书“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第十五军团指挥部”、抗日战争灵宝(阌乡)会战官庄三霄庙 纪念碑。
1944年初冬日寇发动豫湘桂纵深侵华战争,硝烟蔓延了大半个中国。为了更有力地扑灭日寇的嚣张气焰,阻止敌人西进。根据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部河南省第十五集团军司令部决定从卢氏县的五里川搬到阌乡县来。
经周密选址后决定指挥部就设在远离县城的官庄村三霄娘娘庙。庙殿周围大院内树木葱笼参天,即使有敌机也难发现目标。国民党元老张钫、第一战区司令蒋鼎文、河南省政府主席刘恩茂等要员将领在这里亲自指挥抗日作战,阻止日军西进。经全国人民的浴血奋战,日寇于1945年8月15日战败投降,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为原阌乡县境内的官庄三霄娘娘庙也为抗日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非常荣幸与李会长合影。
荆山黄帝陵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区西20公里阳平镇的黄帝铸鼎塬上。[1]据《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水经注》等记载,这里是轩辕黄帝铸鼎与登仙处。[2]汉武帝曾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
据《阌乡县志》记载:“黄帝陵在县南铸鼎原上。”1954年灵、阌合并为灵宝县,而陵就在东距县城20公里的阳平镇东北5公里,北距黄河8公里处的黄帝岭西端。陵高6米、周长42.5米,经坚实的黄土修筑。原陵前建成有鼎湖宫和黄帝庙,庙之南是黄帝铸鼎处——铸鼎原。陵南8公里是荆山,《山海经》载:“华山之东,秦山之端有荆山。”陵西有阳平河北入黄河,陵西北即古称的鼎湖。
史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坠,坠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因名其地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便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此建鼎湖宫纪念黄帝。《阌乡县志》载:“汉武帝建宫,名曰鼎湖宫……唐时土工穿地得玉,有悬佩孔,则志载黄帝陵等事,其不虚欤…···”又载:“每年农历二月九日,为黄帝生日,朝廷官员、文人仕贵,俱来此登高拜祖。”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正月九日书《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可惜上述建筑历经沧桑,多坍塌无存。今之黄帝庙貌亦远不如初。然而庙之南3平方公里的铸鼎原,与巍巍荆山相连累世仍不改其姿。原黄帝庙中碑碣林立,现多损毁。今存之唐代《轩辕黄帝铸鼎碑铭》高2.5米、宽1.3米,碑铭并序共137字。碑文日:“以治人之性命,乃铸鼎兹原,鼎成上升得神帝之道……”该碑为“虢州刺史泰原王颜撰,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陈郡袁滋籀书。
唐代,诗人骚客,纷纷慕名而来,览古凭吊,抒发情怀。诗仙李白《鼎原》诗:“黄帝铸鼎荆山涯,不炼黄金炼丹砂;骑龙飞去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陈子昂《轩辕台》诗:“北登阌邱望,求古轩辕台……”
明代,邢云路《鼎湖怀古》诗:“黄帝骑龙飞土天,臣民思治泣湖边……”这些诗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亦可见鼎湖宫当年的盛况。
1992年8月,灵宝地方政府投资600万元在原址上建设成了阁楼、大殿、山门、碑 廊、亭台等景点。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长42.5主的土堆,传说就是黄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龙须沟,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说是龙须所变,周围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