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五铢钱——名副其实的“长寿钱

周周
创建于2022-10-30
阅读 3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河南许昌:五铢钱——名副其实的“长寿钱”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许昌学习平台

2022-10-29

作者:张铮 周杉杉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2000多年前,重新认识一下流通700多年之久的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铜制货币,在我国的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五铢钱为何能流通700多年?2022年10月26日,记者来到河南省许昌博物馆,为您找寻五铢钱背后的故事。

       汉武帝开启“五铢时代”

     当日上午,记者走进许昌博物馆,展柜内展出的五铢钱,见证着朝代更迭和文明演进。“我们展出的五铢钱,都是东汉时期的,包括五铢、剪边五铢等,总共540余枚。”许昌博物馆保管部主任陈文利说,说起五铢钱的来历,还要从汉武帝的币制改革说起。

    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后,西汉国力在汉武帝时代达到了鼎盛。汉武帝于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实行币制改革,“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铸造重量、尺寸、文字统一的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西汉初期仍沿用秦王朝的半两钱。当时由于允许民间自己铸造铜钱,钱的大小、形状比较混乱,以至于出现了重量仅有一克的小铜钱,人们把它叫荚钱。此外,当时还有一些投机者把秦朝的半两钱用剪刀剪下一圈。这样七八个半两钱,就能剪下可以铸造一个半两钱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钱,这给当时的经济造成混乱。

       据说,这种现象被刘邦的妻子吕后发现了,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

     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同时,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最久的钱币。

    当你行走在曹魏古城时,你有没有想过那时的人们是怎么买东西的?毫无疑问,不是今天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但也不一定是五铢钱。虽然在当时五铢钱算是主流货币,但用谷帛之类进行实物交易,老百姓也许更乐意。

     “五铢钱风光不再,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陈文利告诉记者,公元190年,董卓毁五铢钱而铸小钱,使得物价飞涨,“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人们重新开启了以物易物模式,之后很长时间,谷帛都是货币舞台上的主要角色。

    所谓谷帛,即指谷物和布帛。人活着,就得吃饭、穿衣,这是谷帛作为实物货币的最大优势。

     董卓死后,曹操将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昌,他曾试图恢复汉五铢钱的流通,但没有成功。公元221年三月,曹丕下令复行五铢钱,但当年十月即因谷贵而“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可见,谷帛的地位相当稳固,五铢钱想“重出江湖”,并不容易。不过,谷帛作为实物货币,长期使用也有弊端。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叡登基。当时“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弄虚作假,拿湿谷和薄绢以次充好。

    公元227年,魏明帝和群臣进行了一次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应舍谷帛而用钱,铸造曹魏五铢钱。至此,在曹操祖孙三代的努力下,退出历史舞台将近40年的五铢钱,终于恢复铸造流通。

      曹魏五铢钱延续了东汉五铢钱的形制,钱轻且小,较为粗劣,但即使这样的五铢钱,在三国时期已属难得,曹魏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实力相对较弱的蜀、吴两国,在稳定货币上就差远了。

     曹魏之后,同样定都洛阳的西晋和北魏,仍以谷帛作为主流货币。即使到了隋唐时期,谷帛也可以与钱币同时流通。白居易在《卖炭翁》中所说“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是谷帛当钱用的真实写照。

五铢钱为何能流通700多年?

    在中国货币史上,五铢钱是名副其实的“长寿钱”。从西汉到隋,它的流通时间超过700年。

      在《中国货币史》中,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称五铢钱为“中国历史上用得最久、最成功的钱币”。

    “五铢钱流通时间长,主要原因有流通范围广、铸造工艺成熟等。”陈文利说,另外,五铢钱的重量大小适中,多在4克左右。五铢钱在唐朝被废止以后,新的铜钱仍然沿用这个重量标准。

      五铢钱的流通以西汉政治中心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外辐射。它的范围很广,东临大海,西至西域,南及南海,北越长城,覆盖了西汉整个疆域。不仅如此,朝鲜、日本、越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也有五铢钱出土,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如今,“模范”一词,是指值得他人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事实上,“模范”最初是指古代铸造金属器皿时所使用的造型工具。五铢钱就是用“模范”铸造而成。模为阳,范为阴,东汉王充在《论衡·物势》中说“埏植作器,必模范为形”,有了模范才能铸成器物。

     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或“钱范”。五铢钱内方外圆,周廓其质,离不开高超的铸造技术。细分铸钱的步骤,可分为范型设计、用料选择、范坯制作、钱模修整、合范定位、浇铸温度以及铸币打磨等步骤,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工艺。

      五铢钱的铸造过程中,合范和浇铸是铸钱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两步。合范的关键在于定位,当时铸币工人的经验相当丰富,他们在陶背范的上下位置,各设一个孔径2.5厘米至3厘米、孔深3厘米至4厘米的定位孔,上孔位于浇铸口右侧,下孔中心点呈三角锯齿形或小三角形,位于范面的中轴线上。两孔紧密咬合,既有利于中心定位,又能避免合范时范面相错,无形中增加了铸币定位精度。

      纵观古代货币史,五铢钱是古代最成功的货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自此,五铢钱退出流通。五铢钱源于汉武帝,历经新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直到唐初才废止不用,它前后流通了73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货币。(许昌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铮 通讯员 周杉杉)

(原载于2022年10月28日《许昌晨报》8版)

来源:许昌晨报

作者单位:许昌报业传媒集团 许昌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海涛 代玺 李峰 李

阅读 3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