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化 | 立冬节气与传统习俗


土默特左旗金川第五幼儿园
创建于2024-11-04
阅读 4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立冬

秋冬始交 万物收庭

寒炉美酒 闲话暖阳

立冬节气

      每年11月7~8日,太阳位于黄经225°时是立冬节气,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始建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说文解字》释为“四时尽也”。这个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连虫蚁也藏匿了。

      立冬之后,天地忽然就变得空旷了,山河大地,像是用线条勾勒的,简洁、朴素、悠远。

立冬节气特点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起,天地愈渐寒冷,水面开始逐渐凝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

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寒气愈冽,冷风侵袭,薄霜初现,土地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认为雉到立冬后跑到水里变成大蛤了。

立冬的节气特点

气温下降,变化明显‌:

      立冬后,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

入冬深秋,易有霜雾‌:

      立冬后,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偏冷的年份,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同时,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将继续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将继续减弱。

‌南北方温差拉大‌:

     立冬后,北方地区已进入寒冷季节,而南方地区还处于秋季末期或初冬时期,造成南北方的温差很大。

立冬节气传统习俗与养生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迎冬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个重要的节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非常重视。皇帝有出郊迎冬的仪式,并赐群臣冬衣,抚恤孤寡,以安社稷。比如《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吃饺子

      饺子中间鼓鼓、两端翘,于是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娇耳”。立冬这一天,煮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佐一碟酱醋,来几个小菜,或者只是简单素白的饺子,亦可以将一个冬天的暖都装下肚。

                  涮羊肉

      在清代宫廷,立冬的习俗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炭火烧得铜锅里清汤滚热,拿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一涮,就着酱香,入口即化。

                     冬酿

      气温低、水清洌,冬天正是酿酒发酵好季节。立冬到次年立春这段期间,绍兴人称之为“冬酿”。千百年来,黄酒后人一丝不苟地在这一天泡米、蒸饭、发酵……直至美酒酿成。这或许就是时节最好的馈赠。

      立冬之后,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民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生活起居遵循节律

      立冬时节,冷空气频频南袭,此时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顺应时节的变化规律。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立冬到立春称为“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老鸭煲、羊肉汤、小鸡蘑菇都是极好的进补之物。慢炖慢熬,成一锅浓浓的热汤,全家人围坐一起喝一碗,热闹纷纷之余,暖胃亦暖心。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作别深秋的温婉与古韵,迎接冬日的肃穆与寂静。万物之“藏”,从立冬之日开始了。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咏廿四气诗 立冬十月节》

唐·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立冬日作》

宋·陆游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即事二首·其二》

宋·仇远

凄风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绵。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元·陆文圭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后述情

宋代: 张侃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

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

咨询热线☎️:

魏老师       15024928385

阅读 4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