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下午第一节课,由初中数学组黄春玲老师展示一节数学公开课,课题为《相似三角形判定》,初中数学科组全体成员参与这次教研活动。
黄春玲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利用影子测量建筑物的高度,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实例不仅贴近生活实际,还巧妙地融入了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随后,黄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利用已知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高度呢?”这一设问,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检验,也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黄春玲老师采取了分层递进的方式。首先,从直观感知出发,通过展示多组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接着,逐步深入,最后“定理,每一步都辅以清晰的图形和详细的证明过程,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仅注重定理的陈述,更强调了定理背后的逻辑关系和证明思路。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黄教师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及其影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物体的实际高度;或者给出一些包含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并证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