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伤寒论中黄芩黄连的用法
《神农本草经》:黄芩,黄连
黄芩:一名腐肠,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黄连: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御览引云,主茎伤,《大观本》无),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一名王连。生川谷。
一:黄苓黄连,清热解毒.
二: 1:嫩黄芩,叫子芩,又叫条芩
2:老黄芩, 叫朽黄、又叫枯芩,又叫片芩.
3: 子芩密实 ,朽黄中间空 ,所以又叫腐肠
4:腐肠又名空肠,叫内虚,味不是很苦,
《本经》又叫做平。
5: 时方:清上焦心肺火 (枯芩)中空气清
清膀胱下焦火,用子芩,实密气重入下焦
黄芩可用酒炒,酒炒后可上头部
6:经方用黄苓不分枯芩和子芩
三:1、黄芩、苦平、治诸热黄疸
黄芩治黄疸是全身平均发黄
2、肠僻泻利(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3、 黄芩:肠僻下利.
黄连:肠澼腹疼下利.
小柴胡汤:加减方:“若腹中疼者,去黄芩加芍药:“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4两”
4、逐水.下血闭
《本草纲目》:草部.载、“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浮洪。遍服柴胡、麦门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皆以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四、目疼
1:黄连泡水外滴眼睛.可治疗目痤
2:黄连粉调麻油抹鼻孔.清眼睛发炎
3:葛根芩连汤可治疗眼睛发炎.
五:肠澼腹疼.下利
1:澼:是痰水的意思
2:黄连厚肠胃.(黄连寒凉、具有燥性)
六:妇人阴中肿疼.(黄连作用于中下焦可用于妇人阴肿)
七:久服今人不忘,(黄连入心,是灵魂的心.不是肉体的心.灵魂的心是气分,肉体的心是叫心包,灵魂的心叫人顺,心神比较乱.所以清心火,可提高人的记忆力。 黄连入心,必用引经药.《石室秘录》用菖蒲引
黄连入心,可治疗口疮
胡黄连,张山雷《本草正义》:胡连性情悉与川连同功。
后世对黄连药效说,土中泄木.白芍是,土中疏木,黄芩偶法, 黄连对法
黄连养胎的误区
经方养胎 白术 黄芩
传统去胎毒方法 1.甘草 2.黄连
一钱黄连煮水,让小儿喝,吐出脏痰,就是胎毒。
二钱生甘草煮水,让新生儿喝一点,去胎毒。
徐之才妊娠养胎
妊娠一月名胎胚......
妊娠二月名始膏......
妊娠三月名始胎,手心主脉养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手少阳脉养......
妊娠三月胎热者,胎不安定,容易流产,三月前倒数十天,可服绿豆大的黄连丸,每次吃二丸,连吃十天。
《经方试验录》第一四案 葛根汤证其三
(颖师讲授 佐景笔记)
予昔在西门内中医专校授课,无暇为人治病,故出诊之日常少。光华眼镜公司有袁姓少年,其岁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归,延予诊视以决之。余往诊,日将暮。病者卧榻在楼上,悄无声息。余就病榻询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时其兄赴楼下取火,少顷至。予曰:乃弟沈溺于酒色者乎?其兄曰:否,惟春间在汕头一月,闻颇荒唐,宿某妓家,挥金且甚巨。予曰:此其是矣。今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也。然其舌苔必抽心,视之,果然。
予用:
葛根(二钱) 桂技(一钱) 麻黄(八分)
白芍(二钱) 炙草(一钱) 红枣(五枚)
生姜(三片)
予微语其兄曰:服后,微汗出,则愈。若不汗,则非予所敢知也。临行,予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令其药中加粳米一酒杯,遂返寓。明早,其兄来,求复诊。予往应之,六脉俱和。询之,病者曰:五日不曾熟睡,昨服药得微汗,不觉睡去。比醒时,体甚舒展,亦不知病于何时去也。随请开调理方。予曰:不须也,静养二三日足矣。闻其人七日后,即往汉口经商云。
<佐景按>:前案葛根汤证其二,乃吾师晚年医案,故其一种斫轮老手,大刀阔斧之风度,跃然笔下纸上。若本案葛根汤证其三,则为吾师之中年医案,故其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神情,亦显乎字里行间。行年之于学力,学力之于魄力,有如是者。亦可见吾《经方实验录》所言者,乃无一语虚讹。虽然,余录本案之义,却不在此。
《索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数语也,凡习中医者类能道之。然而议论纷纷,每悖经旨。佐景不敏,请以本案袁姓少年病为《内经》之注释可也。简言之,袁姓少年宿妓荒唐,不藏于精,故生温病。治之以葛根汤,应手而起者,以葛根汤为温病之主方故也。
夫精者,津之聚于一处者也。津者,精之散于周身者也。故精与津原属一而二,二而一之物。其人平日既不藏精,即是津液先伤,及其外受邪风之侵,乃不为太阳中风,亦不为太阳伤寒,而独为太阳温病,乃不宜乎桂枝汤,亦不宜乎麻黄汤,而独宜乎葛根汤。此《内经》《伤寒》之可以通释者也。
抑尤有当知者,藏精之要,初不必限于冬时,然尤以冬时为甚。故《伤寒例》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温病之成,初不必限于春日,观袁姓少年之呻吟于仲秋可知,然尤以春日为甚。盖春继冬来,于时为迩,冬不闭藏,使扰乎阳,则春不发陈,无能随天地万物以俱生荣也。
精之泄,初不必限于男女之间,凡志勤而多欲,心怵而常惧,形劳而致倦,高下必相慕,嗜欲伤目,淫邪惑心者,是皆不藏于精之类也,然尤以直耗肾精为甚。故吾人可作结论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第20讲:
龙沙出手斩温神,九禁还须记心间
麻黄汤八症及麻黄九禁
1:头疼“△”百分之五十。
2:发热.“△”。
3:身疼,腰疼,骨节疼,头疼“O”比例比较高
4:无汗而喘,※必须有的症状。
5: 恶风.“D”以 恶寒为主。
6:脉浮紧、无汗※绝对症。
1:麻黄发汗,开汗孔,发心阳。
2:桂枝温心阳,桂枝甘草汤,振心阳,补心阳。
3:麻黄汤不需啜粥。
4:一次发汗成功,就再不服第二次。
5:麻黄汤症,有可能流鼻血。
6:麻黄汤方症.,无汗,脉浮。
7:麻黄汤临床应用, 1:急性肾 2:急性肺炎.病毒型 ;
8:麻黄汤症,服完麻黄汤不发汗,可针刺外关透内关。
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刺阳明证第五十五庚戌五月。李氏病伤寒。身热、头痛、无汗、浑身疼痛、脉浮大而紧。予投以麻黄汤、数服终不得汗。又多用张苗烧蒸之法。而亦不得,予教令刺阳明。少间汗出漐漐遍身,一时间,是夕身凉病退。
1:麻黄汤,杏仁70个
2: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杏仁50
3:大青龙汤,杏仁40个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杏仁50个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杏仁10个
6: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杏仁50个
7: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杏仁半升
8:麻黄和杏仁同用,麻黄开肺气,杏仁降肺气,有反佐之意。
9:杏仁.可以把心阳转移至肺来发阳气。
麻黄大禁:咽、淋、疮、衄、血、汗、寒、悸、迟
心悸 尺脉微 尺脉迟
【388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389条】: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390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
【391条】: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当 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392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聚而振。
【393条】: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394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逆。
《金匮要略》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蚘
第21讲:二龙汤的应用:
手握青龙何惧瘟神,细辛出手寒邪休走
一:三纲鼎立学说:
1:风伤卫,桂枝汤
2:寒伤营,麻黄汤
3:风塞营卫两伤,大青龙汤
二: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
(完美麻黄汤证).
三、而烦躁.(大青龙汤主证)
四:大青龙汤病机,麻黄包白虎。
五:大青龙汤证:“三干三烦”
(三干:鼻子干,眼干、口干)
(三烦:心烦,手烦,脚烦)
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4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2两 石膏半斤
二两石膏可抵消掉,一两麻黄的发汗
大青龙汤用6两麻黄,鸡子大块石膏,临床可用
60g石膏抵消3两麻黄,所以大青龙汤不发3两的汗。
八:大青龙汤发汗法:麻黄发麻黄汗
石膏发石膏汗
麻黄发汗是先热后汗,石膏发汗是先凉后汗
九:1: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2:汗多者温粉粉之“分米为粉”。
3:一服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之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十: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救逆之方:日本吉益东洞.用茯苓四逆汤。
中国:黄元御,以真武汤救之
六:
大青龙汤辩证要点.
1:无汗,烦燥
2:身重乍有轻时
3:脉浮缓或紧
一:心下:①:胃②肺
本条是指肺里有水邪
二:小青龙汤主症
1:咳嗽剧烈
2:白色泡沫稀痰或清痰
三:小青龙汤的加减
1、若渴者去半夏,加白茅根
2、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4两
4、若喘者,加杏仁半升
小青龙汤方:麻黄 芍药 细辛 桂枝
甘草 干姜 五味子 半夏
减去方: 芍药 细辛 桂枝 甘草
干姜 五味子
四、小青龙汤主结构方:
桂枝 芍药 甘草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1、桂枝汤结构,去生姜、大枣(不去营卫不发汗)
2、甘草,干姜 结构
3、桂枝,甘草 结构
4、无姜枣,可以去麻黄,所以本方不是发汗药
五、服用法(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具备发汗作用)
六、生半夏或者大剂量的半夏,可以把水邪移走,进入膀胱,从尿而解,所以小青龙汤是利尿剂,而不是发汗剂,我们叫尿解小青龙,而不是汗解小青龙(半夏独大的小青龙汤)
七、小青龙汤因有麻黄,麻黄会伤元气,元气损伤, 加快水饮的积聚,因水饮的气化,需要元气,所以小青龙汤后续方药。1、苓桂术甘汤
2、苓甘五味姜细辛半夏仁汤
八、经方治咳铁三角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细 辛的药证讲解:
1、麻黄把寒气分开
2、半夏把水分开
3、细辛把水里的寒邪分开
4、因为是小辛,所以作用面积比较小
5、少阴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把水里寒邪分离)
6、太阳方,小青龙汤(细辛把水里寒邪分离开)7、细辛去掉水里的寒邪,作用广泛(如当归汤四逆血分有寒)
五官九窍,鼻涕,眼泪,口水等,有寒邪都可以应用。
《本草备要》验方第一 鼻中息肉,为末常吃
8、经方用细辛,点状,面状,条状的局部寒邪用细辛,大面积寒邪不用细辛。
六经头痛辩证用方:
四、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子宫息肉,肛门息肉
用乌梅衣,炙僵蚕共研细末调入250ml蜂蜜中,每次15ml,日服2次,治疗直肠息肉,子宫息肉。五、明目,利九窍
忽然 猛烈的 眼瞎,聋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忽然急性小便不利,麻黄附子细辛汤
六、细辛分离寒气,伤阳气,津液,所以用五味子敛阳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