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鸟王民族幼儿园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宣传

小情绪&
编辑于2024-11-04
阅读 6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

       秋冬季是自然界从炎热向寒冷过渡的季节,不仅带来了凉爽的天气,也伴随着一系列疾病的潜在威胁。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水痘等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小知识吧!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主要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可通过与患者共同进食、接触患者飞沫、接触患者玩具、毛巾等物品进行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手、足及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

预防措施:

       1.勤洗手。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以及消毒。

      3.勤通风。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定期开窗通风。

      4.多运动。让幼儿多运动,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主要传播途径:

        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征,主要经由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易暴发流感疫情。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措施:

       1.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等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2.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3.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外出时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一般发病高峰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主要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感染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感染后24-48小时出现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或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中招。中招后最常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2.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及变质食品。

       3.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多注意休息。

       4.如确诊诺如病毒时,要多摄入水分,防止脱水。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冬春季节是水痘的流行高峰期,但水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发病,偶尔也出现于成人及婴儿。

主要传播途径: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聚集性疫情易发生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水痘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或吸入急性水痘或带状疱疹感染者水疱内的液体而感染。感染后表现为皮肤、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瘤痒,皮疹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少见。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24月龄接种第1剂,4岁-6岁接种第2剂。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开窗通风。

      3.加强环境卫生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组织,要注意引发的病毒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方法。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开窗通风,规律合理饮食,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咽峡黏膜出现疱疹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与手足口病同属肠道病毒感染,主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

主要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多见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是一种以粪口和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急性发热或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

预防措施:

       1.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及温湿度适宜。

       2.食物要煮熟,不饮生水,不挑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及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3.佩戴口罩,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比如室内游乐场、商场、滑滑梯等等。

       4.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

       5.充足休息,防寒保暖,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病毒入侵。

       6.酒精对肠道病毒无用,家长们可选择煮沸方式消毒宝宝的餐具水杯等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玩具、台面地面等经常碰触的地方,经常换洗晾晒衣物毛巾被子等,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

秋冬季疾病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秋冬季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不留长指甲等。

      教导小朋友们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从户外回到室内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彻底洗净双手各个部位,包括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用过的纸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如果身边没有纸巾,可以用肘部内侧遮挡口鼻。

2.合理的饮食与锻炼

        秋冬季天气干燥, 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等,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青菜、西兰花、西红柿、鱼肉等,以增强身体的抗疾病能力。

注意饮水卫生: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不喝生水,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球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染。

3.及时接种疫苗

     了解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疫苗种类: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家长配合事项

1.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       每天早上起床后,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无发热、咳嗽、皮疹等症状。可以用手摸孩子的额头,感觉是否发热;观察孩子的脸色、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检查孩子的身体各部位是否有皮疹、疱疹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孩子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向老师请假,说明孩子的病情和就医情况。

2.配合幼儿园的传染病工作

       如实向老师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和外出情况,如有传染病接触史或疑似症状,应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家长要及时向老师报告孩子的健康状况和外出情况,以便幼儿园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如果孩子有传染病接触史或疑似症状,要主动配合幼儿园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避免传染病在幼儿园内传播。    

       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幼儿园会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孩子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家长要积极配合,确保孩子按时参加体检和预防接种治疗。

3.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勤洗手、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等。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亲子互动,提高孩子的运动兴趣 。

       秋冬昼夜的温差更是变化莫测,请大朋友、小朋友们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暖和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我们就能够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民族幼儿园保健室   宣

阅读 6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