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一次午饭过后,一位小朋友正对着门厅的玻璃照镜子,对着镜子各种龇牙咧嘴,我好奇地走过去问她:
你在做什么呀?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支支吾吾地说:
我的牙齿有点黑黑的。
我一看,上面沾上了好些菜叶,难怪黑黑的,其它的小朋友也纷纷照起了镜子……
👦我的牙齿脏脏的,还有菜叶。
👧可是我每天都有刷牙。
🧑🏫老师:那饭后你们都漱口了吗?
一片鸦雀无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基于班级幼儿不愿漱口、不会漱口等问题,为了保证幼儿的口腔清洁和牙齿健康,大班《漱口这件小事》活动就此开展。
课程目标
1.了解漱口的重要,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并能坚持每天餐后漱口。
2.了解漱口的好处,提高幼儿漱口的主动性,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同小伙伴分享经验。
“漱口”现状大调查
老师:今天为什么会没有漱口呢?
若兮:我急着要出去玩。
孟佑宁:我忘记了。
文远:我不喜欢漱口,接水太麻烦了。
张雅欣:我总是忘,没人提醒我。
袁思睿:妈妈没有告诉我呀。
于是我组织孩子们围统着“漱口”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对于牙齿口腔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知道漱口与牙齿之间的关系,不漱口牙齿里会有残渣,残渣会使牙齿生病,牙齿生病了就要去医院进行各种治疗,孩子们了解得准确吗?真的像他们说的一样,嘴巴里会有细菌吗?残渣是怎么让牙齿生病的呢?
“漱口”小实验
残渣是怎么让牙齿生病的呢?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观察漱口水”的实验。
我们将漱口水吐进玻璃杯里看看吧!
呀,水里面有好多脏脏的东西。
原来这些脏东西是我们吃完食物后的残渣黏在了我们的牙齿缝里。
“漱口”小知识
老师给孩子们讲述了口腔小知识:认识牙齿、认识蛀牙、了解不漱口的危害、学习正确漱口和刷牙的方法。
知道了食物黏附在牙齿上不清洁会导致蛀牙;酸酸甜甜的饮料含有糖和酸会导致蛀牙和酸蚀症等多项不漱口的危害。
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如果长期不刷牙、不漱口,我们的牙齿会变黄、会有口臭,还有烂牙、黑牙,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牙齿大调查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了解牙齿情况。
回到家里有的孩子请家里的人帮忙检查,张大嘴巴,左看看,右看看,仔仔细细帮自己检查牙齿,然后还扒开爸爸的嘴巴看着牙齿,检查可认真了!
还有的认真帮忙检查检查姐姐牙齿,一颗一颗的数着。
孩子们还把自己看到的、了解的,都记录了下来。
第二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分享起了自己的检查结果,他们拿着自己的调查表,指着上面自己做的牙齿标记向小伙伴们介绍起了自己的牙齿情况。
王子铄:我一颗蛀牙也没有,白白的,爸爸有一颗假牙!
李文卿:我的牙齿表面有黑洞,我爸爸牙齿有两颗蛀牙。
王一萱:我有12颗白白的牙齿。
韩茗休:我的姐姐也有颗蛀牙。
我当小牙医
幼儿分享着自己的牙齿健康情况,还有爸爸妈妈们的牙齿健康情况,那么小伙伴的牙齿健康情况怎么样呢,真的像他们说的一样吗?孩子们充满了好奇,紧接着,我们开展了“我当小牙医”的活动,互相检查小伙伴的牙齿。
这样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从看看查查中对牙齿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调查和“小牙医”活动,幼儿了解到有的牙齿很健康,有的牙齿不健康。
正确漱口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牙齿状况,我们请来了保健老师为每位孩子都仔仔细细地检查了牙齿。
通过学习漱口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漱口步骤,养成漱口好习惯。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于是孩子们对自己漱口环节进行了绘画表征。
课程总结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漱口是走向自主管理好品格的第一步。
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漱口是幼儿餐后必须要做的事情,漱口可以把牙缝里的大部分食物残渣及时清理出来,希望这个好习惯可以持续下去。
在漱口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孩子们真正走进课程中当小主人时,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一次新问题的提出、每一次问题得到解決。我想这就是主题课程的魅力吧!
陈鹤琴先生说: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要抓住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基于儿童的兴趣,尊重儿童的想法,认真聆听儿童的心声。充分信任和放手,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相信小小的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编辑:吴祥玲
审核:林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