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李沛物理名师工作室组织,邀请了多位海南物理教育界专家:陈素梅老师:(原)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现)海南山高教育集团教育研究院院长。海南省物理正高、特级教师。海南省物理攻关团队总导师;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海南省两届物理卓越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海南省首届教育科学学术带头人,海南省规划课题指导专家;海口市政府重点联系专家,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电视台、广东教师发展中心特聘专家。 梁霞老师:海南省国兴中学高级教师,海南省骨干教师,海南省规划课题专家库成员,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生校外导师,以及多位来自海口和三亚的物理名师参与的“物理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修活动隆重召开。活动第一项:来自海口山高学校的郑大兴教师和我校的高丹阳教师为我们展示了课题为《牛顿第三定律》的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第二项:陈素梅老师进行了《问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活动第三项:由梁霞老师进行了《聚焦情境较学 打造灵动课堂》的讲座。
高丹阳老师利用“中学物理预习导思案”预热课堂,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的思考中去,然后设计了精彩的演示实验,粘有磁铁的两个小车在相互作用力下反向运动,提出相互作用力有什么样的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的同时设置了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高丹阳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激烈的小组谈论后,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在课堂中生成。随后高丹阳老师介绍了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螺旋桨装置、汽车的动力学装置,把课堂中所学的内容与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郑大兴老师则是通过生活中“划龙舟”的小情景和科技中“火箭发射”的大情境引出本节课“牛顿第三定律”课题,然后通过“拔河活动”游戏让学生思考相互作用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后,郑大兴老师又通过传感器定量探究了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最后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总结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陈素梅老师从五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问辩教育”1.问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激发。问辩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学习,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2.在问辩教育的实践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观点。3.问辩教育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引导能力。4.问辩教育,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5.问辩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平衡课堂秩序与辩论自由,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辩论中,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梁霞老师提出在当今教育领域,聚焦情境教学已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还能促进他们将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深度内化。打造灵动课堂,意味着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情境教学的理念融入到每一堂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营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通过与情境的互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经历一下午的研修学习中,本次的活动也在李沛老师主持下落下帷幕,活动结束后,各位老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这次活动中,各位老师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