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音近“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人们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
摘葫芦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的葫芦一天一天长大,终于可以采摘了,孩子们听说要摘葫芦,特别开心。但是葫芦长得太高了,要怎么采摘呢,孩子们讨论了起来。
孩子们都想到了用梯子的办法,小朋友之间可以合作,有的摘,有的在底下帮着拿,如果有够不到的可以找门卫大爷爷来帮忙。
孩子们拿上工具准备出发啦
男孩子负责搬运梯子
孩子们干劲十足不怕累,一个一个的把葫芦摘下来,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体验着劳动的乐趣。
教师思考:采摘葫芦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提升动手能力。
在采摘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葫芦的高度、形状等,以便选择合适的采摘方法。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采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葫芦太高摘不到以及寻找采摘工具,这时就需要幼儿开动脑筋,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采摘过程中,幼儿们相互协作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合作精神。
观葫芦
看一看:小葫芦的皮是绿色的,还有小白毛。大葫芦的皮颜色是有点白白的,有的还长着斑点呢。
摸一摸:葫芦摸上去很光滑,葫芦叶子软绵绵的。
抱一抱:葫芦可真重啊!我也来抱一抱。两个葫芦一起举高,比一比谁重呢?
比一比:我们的葫芦不一样大,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葫芦大!
教师反思: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幼儿的发现表示赞赏,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给予幼儿自由、放松的分享交流空间,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探究发现的成果。
刮葫芦
孩子们把葫芦带到了班级,每人认领一个葫芦开始刮葫芦皮,由于之前有刮葫芦皮的经验,孩子们很轻松的刮完了。
刮完的葫芦皮更光滑了,和我的葫芦合个影吧。
教师思考: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幼儿都能清晰地了解葫芦的外皮结构,并且能够使用工具成功地刮去葫芦皮。
探葫芦
孩子们对葫芦的兴趣越来越浓,他们自发得和好朋友一起测量葫芦的长度和围度。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葫芦的结构。
孩子们还发现了刚晒过一天的葫芦变形状了,抽在一起变小了。孩子们猜测是不是摘下的葫芦不能直接晒太阳,可是也有的葫芦没有变形状。于是我们一起查找原因,才知道,原来没有成熟的葫芦经过暴晒才会变形状。
孩子们对于葫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开始对葫芦的里面产生了好奇,于是我们打开了葫芦,发现葫芦里面有葫芦瓤和葫芦籽。
葫芦瓢能盛水,可以用它来浇花。
孩子们把葫芦籽种在了花盆里,期待着葫芦能够发芽。
教师反思: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查阅了解了葫芦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画葫芦
葫芦的样子在孩子的心中有多种表现形式,用笔画一画、用黏土捏一捏、用材料来装饰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葫芦的形态表现出来,留下最美好的葫芦印记。
教师反思:本次葫芦手工活动激发了幼儿对葫芦手工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想象力,同时让幼儿了解葫芦的文化和用途。大部分幼儿都展现出了对葫芦手工的浓厚兴趣,他们积极动手,发挥创意,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
赏葫芦
用葫芦制作工艺品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人们通过不同的工艺赋予葫芦不同的作用。直到现在人们对葫芦的喜爱依然不减。
葫芦在我国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中都有它的身影。
教师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探究“葫芦”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停的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孩子们的观察力及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展。
课程总结:《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大胆放手幼儿,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虽然幼儿在活动中会需要很久的时间去进行探索与发现,但是恰恰这些发现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也是有意义的。原来追随孩子的脚步是这么的惊喜与快乐!
编辑:大三班
一审:谭智虹
二审:段秀琴
三审:肖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