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缘而聚,相约国培。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破茧化蝶,向阳而生。
坚持理想,成就梦想。
11月2日,舞阳县“国培计划(2024)”农村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小学数学)进入第12天。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中原名师宋君老师,在许昌学院A合15阶梯教室为我们舞阳县国培班的学员带来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数与代数”为例》的精彩讲座。
今天的讲座宋老师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开展,这三个主题分别是:新课标要关注这些变化、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读懂学生、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把握数学的本质。
上午的讲座中,宋老师首先分析了2001版、2011版、2022版三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以及每次课程修订的亮点,提升了学员们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通过分析,引导在场的老师思考这样的问题,怎么让我们的教学指向核心素养,怎么能更好地达成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养导向、强化过程体验、促进主动学习的理念,从知识评价走向素养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接着,宋老师又提出“读懂学生+把握教学本质=有效教学”,并通过小兔子钓鱼,退位减法,哥哥弟弟的年龄,学生借老师的书、老师借学生的红笔,找规律填数、一次谈话带来的收获、小孩子反穿裤子,一年级学生开学前的面试、生活中的负数、a、b、c听写词语游戏、分数比大小、返修率的故事、淘气竖式、中间有几人、泰迪的故事等具体生动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读懂学生的起点、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质疑、读懂学生的课堂行为、读懂学生的真实想法,读懂学生的情感,通过宋老师的讲解,我们明白了读懂学生不仅要读懂学生“的已懂”,还要读懂学生的“不懂”,明白为什么要读懂学生。宋老师语言风趣幽默,理论实践相结合,既有一个个生动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又有一个个启人深思的教学案例,更有一份对在座老师真诚无私的嘱托和鼓励。
下午的讲座中,宋老师首先以《面积》一课为例分析,建议老师们要在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调研问卷,基于学生的课前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聚焦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找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聚焦核心素养深入探索、实践,将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自觉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接着,以“12÷3=4”这个算式提出问题引发老师们的思考,“看到这个算式你们想到了什么?”,引起了大家激烈的探讨,学员们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宋老师在一步步的讲解和分析后,提到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思维方式也要发生改变,简单的问题不能简单的想,要挖掘问题背后的实质。通过“巧移火柴棒”“称次品”等课例分析,告诉老师们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创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做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更好的引领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抓住数学的本质,让教学回归本源,回归简单,这才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真正的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
最后,通过《尾巴重新接回的秘密》、《相遇问题》、《挖红薯》等实际课例分析,让老师们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新课标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度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准确找准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坚持做好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让自己的长处更长,别人就无法超越你。宋老师以自己每天坚持做的两件事:“每天读20分钟的书”、“每天写个千字文”,来勉励学员们要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长年累月坚持做自己在坚持的事,并一直坚持下去。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之阶。有限的培训,拓展了无限的可能,相信老师们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反思成长,让数学课堂更有温度、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