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来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有一天在教学活动中展现了孩子对秋天的农作物非常的感兴趣。向我询问道“老师,米是谷子变的吗?”小朋友们对我们吃的米饭感到十分好奇,想知道我们的米饭到底是怎么变来的?因此我们《遇见一粒米》的班本课程由此而产生了。
“老师,我们吃的大米饭也是谷子变出来的吗?
我见过黑色的米。
我和妈妈去逛超市的时候,看见过小米。
我们平时吃的米是白米,很香!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赋予生活教育价值,使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孩子们对米的由来、米的类型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米”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课程活动目标
1.知道大米是通过种植水稻得来的,并了解米的种类。
2.了解稻谷的种植、收获过程,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意识。
3.知道不同米的外形特征,能通过观察、比较等多种方法区分
4.能利用米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网络图
认识·米
谈话活动《常见的米》
“米”的大调查
在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米的很多秘密,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寻找《各种各样的米》
孩子对大米有了前期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为了深层次的去了解大米,知道了有小米、燕麦米、薏仁米黑米。孩子们找到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米,同时也增长了对米的认识。
探秘·米
小小的稻谷如何变成大米呢?一起看看一粒米经历了怎样的旅程吧!
稻谷变成大米要经过选种、播种、育苗、移栽、收割、晒干、加工等复杂的工序。
稻谷大变身
趣玩·米
品味·米
有了前期对大米的一系列学习,孩子对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知道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能够将听到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主动的把碗中的食物吃完后进行光盘行动的打卡,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孩子们带着对米的探索兴趣,我们开展了食育课《美味的寿司》在幼儿园亲自动手制作了一道道美味的美食——寿司。他们在制作中不仅体验到了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课程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学会知识、培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遇见一粒米》知道了大米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会了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撰稿:中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