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所见,学有所获

——“‘五育融合’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育德素养与班主任综合能力提升研修”活动纪实

指尖轻语
创建于11-03
阅读 5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两天的学习,我们近距离认识了CIS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的西南大学附中正高级教师——张万国;做温暖教育践行者的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特级教师——万平;深入剖析学生厌学心理的亳州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继峰;激活家长同伴,协同打造品牌班级的河南省实验小学高级教师——贾福霞。他们结合自已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分别从教育本身、教师本人、学生心理和家校合作四个维度对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解读。

高屋建瓴育良才

    张万国老师以西南大学附中高2014级创新实验班为例,向我们开启了育人新篇章。建班前他周密计划。如厘清了自己带班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规划,学生培养目标,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制度及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他的准备工作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如探索杰出人才的培养方式,切实践行学校“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探索大学和中学衔接教育之道,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精神的新型班级,探索如何为高校输送优质新生。他每一个目标的制定,每一个理念的定位,每一步探索的践行,每一步规划的推动,都在极力摒弃“只顾眼前,不放眼未来”“只重智育”的病态教育体系。他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切实为输送“有高远理想,有现代人格,有文化底蕴,有领袖气质”的“四有”新人而精心备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光环的背后离不开耕耘者的辛苦付出。 印象最深的,是张万国老师建班初期的“入格”教育。开学前,他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着照片熟记学生名字和写公开信。开学时,他与学生见面如晤,直呼其名,让学生讶然的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距离;他的公开信文采飞扬,尽展班级和个人文化魅力。还有第一天的建班典礼,让学生有仪式感;第一天的班会开展,让学生有归属感;第一天的师生见面会,不仅让学生更能“亲其师,信其道”,还调动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和每位教师的内驱力。他还讲了开学第一个月的其它工作,他还讲了怎样让全班尽快达成理念认同,视觉认同,行为认同的策略和做法等。

    在具体的带班实践中,他不仅“五育”并举,还对德育教学尤为重视。他认识到“说教”德育的苍白无力,大量的开展活动德育:模拟法庭,辩论赛,名人讲坛,文化讲座等。在丰富多彩活动的滋养下,学生再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思想自由,精神独立,行为自主,自信刚健,敢想敢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他做的不只是教学,而是真真正正的教育

    在应试教育如滚滚洪流的当下,张万国老师能够人间清醒,一骑绝尘,成为时代的一股清流,让人由衷钦佩!他认识到当下“德育”课堂的空白,不仅为“德育”课堂躬身力行,积极探索,还为“德育”课堂能在全国有序建立和开展而奔忙和呐喊,更让人高山仰止!整个上午,我们都被张万国老师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语言感染着,都被张万国老师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格局打动着,更被他的精彩讲座滋养着,启迪着,引领着,这样的学习,真好!

春风化雨正童蒙

    万平老师用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诠释着育人的琐碎,路程的艰辛,爱心的伟大。

    如对待麻烦不断的大龄小学生——“滚刀肉”小坤,她主张“认怂即智慧”,善的人千万别和恶的人较劲儿,更何况懵懂无知的孩童?她寻找小坤的弱点,和小坤建立坚固的心理链接。文字是有力量的,她赋予记事本以魔力,找准小坤优点,对症下药……就这样,在她一系列“组合拳”地攻击下,终于把“无可救药”的小坤拉出了恶性循环的魔咒。

    再如:对待散漫拖磨的个案儿童——抑郁症小骏,她从一个个“不起眼”的起点开始,从学习习惯和基础能力的培养开始,用习惯养成法,事无巨细,步步规划,时时训练,天天检查,逐渐让小骏变得自理、自能、自强。

   万老师十年来“以文载道,润物无声”的日记教学,把班主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融入到日记评语中,累计评改学生日记的总量达到500万字以上。

    没有一根钢梁和螺丝钉是没有意义的,万老师在用爱心构建属于自己的教育鸟巢。她用一盏灯、一辆车、一棵树、一座桥,将一个个育人故事串联起来,把特殊孩子的矫正方法展示出来,将她自已的教育智慧分享出来。她平凡的教师生涯因为有细水般爱的润泽而熠熠生辉。

深度剖析寻对策

    王继峰老师二十五年来一直研究认知心理学,个案研究超过1500例。

    上课伊始,他从“为什么聪明的孩子不学习?”“为什么努力的孩子成绩不好?”这两种现象入手进行抛砖引玉,迅速把大家注意力拉入课堂学习状态当中。然后又用具体的案例证明:元认知心理技术不仅能处理心理问题,而且可用来塑造高效学习状态,是提升学生学习状态的战略支援部队。

    接下来,我们认识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模型。当学生条件性情绪出现偏差时,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道理我都懂,想学学不进,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可能就要检查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情绪反应了。

    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后天形成的,本质是一种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某种性质的情绪背景下进行。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过度的焦虑和过度的乐观,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是好孩子是得不了抑郁症的。他还现场教我们“3+1积极情绪(感)获得技术”:深呼吸,肌肉绷紧放松,风景想象。

    作为教育者,应该主动掌握学习背后的驱动力,比如让学习本身变得快乐,让学习过程变得有意思,让学习结果有成就感、自豪感、有能感,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永动机。张老师还以“黔之驴”为例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如文中的老虎,允许害怕,允许试探,允许躲避。

    夸奖人的标准不同,有时会很被动。张老师禁止进行内部的稳定归因。在课堂实践当中,张老师通过一个表格让我们认识聪明与努力哪个更重要时,我们深为震撼:评价孩子“你很聪明但不够努力”是多么偏颇!因为努力后万一没有好结果,“聪明”是不是就没有了?没有了“聪明”,尊严是不是也没有了?如果学习的结果是以丧失了尊严为代价,那么还去学习干什么?是啊,平静的校园不平静,有时候老师自以为是的一个结论,也许会把孩子推离学习的轨道,导致恶性循环。

激活家长造品牌

   家校沟通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项基本技能。班主任不仅要带好学生班,还要带动家长班。贾福霞老师从如何带动家长班这一纬度引领我们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探讨。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呢?多点儿服务意识,秉持专业态度,把握尊重原则,坚持积极行动。贾福霞老师把家校沟通分为三步:了解,磨合,共赢。

    贾福霞的家校沟通方式很多元。电话、微信、调查问卷、家校联系本、家访、家长微课、家长会等。

    贾福霞老师特别注意沟通的规范性。电话沟通时要注意通话时间,规范打电话后的第一句话,注意通话语气:温和、亲切、礼貌。微信沟通以表扬为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点群发提醒,每周发班级事务分享;微信群就像家长学校的教室,要存敬畏之心,在微信群里多发照片和文字信息,多用“越来越”来引导班风。她的家校联系本很智慧,老师来记受表扬的,学生来记不受表扬。她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班级的学习文化,班级管理的目标及要求,学校及班级的日常管理流程等,她还吸收有能力的家长参加班级活动,携手打造品牌班级。

    沟通有原则,尊重放首位。对待有文化,懂教育,疏于陪伴的家长,她指出问题,启发思考。对待溺爱孩子,呵护过度的家长,她从对孩子好的角度提出建议,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比家长还要溺爱孩子,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对待放任不管,教育力度不够的家长,她指明问题,提出建议。对待二、三胎,有心无力的家长,她表示理解,给出方法,及时沟通。对待留守儿童的家长,她与带孩子的亲人明确具体任务,经常沟通。对于突发事件,处理要及时,要换位思考,后期要多关注等。她的沟通因人而异,她的沟通对症下药,她的方法推陈出新,真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

    她还开展了“家长专家进课堂”的活动。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的活动。请家长委员会为外出实践活动保驾护航等。

    贾福霞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家校合作应多元化,多维度,因为共同的经历才能赢取共同的荣誉,才能凝聚共同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开家校之间的结。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真的体验在脚下。学习的知识只有走进课堂才能变得更加鲜活有趣。本次研学之旅,我们用心去看,去听,去触,去学,去尝试,去探索……在丰富的研学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快乐和知识,也感受着教书育人的博大精深,心若向阳,便藏着光!

阅读 5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