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陈经纶帝景三年级(5)班的同学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且极为重要的讲座——《人际沟通:打开人生幸福里的金钥匙》。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黄瑞瑜老师。应王一然妈妈的邀请,为三年级(5)班的同学们做人际关系的讲座。黄老师不仅是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还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会员,更是中科院心理所的研究生,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讲座伊始,黄老师首先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究竟什么是“有效沟通”。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黄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并邀请大家分享第一眼看到的内容。在第一张图片展示时,孩子们便踊跃发言,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
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人脸,有的则说看到了树木和落叶;第二张图片出现后,孩子们的观点依旧各不相同,有的孩子看到了一张右脸,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一张左脸;第三张图片里,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一个女人,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一只鸟;而当第四张图片呈现时,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一个花瓶,有的孩子说看到了两张人脸。
黄老师借此耐心地讲解道,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不仅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感受,还能够真诚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
紧接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了有趣的“有效沟通大挑战”中。黄老师着重强调了在沟通中用心的至关重要性。她还特别提到“听”这个字的繁体字,以此教导孩子们,真正的倾听需要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老师告诉大家,在倾听时,文字的内容实际上仅仅占到了全部信息的 7%,而语音语调能够传递出 38%的信息,身体语言更是占据了高达 57%的比重。同学们在了解到这些之后,黄老师便开始给同学们进行情景的演练。
第一个演练是“表达篇”。假设 AB 两个孩子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每天放学都会一起结伴而行。然而有一天放学,A 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谈话,等 A 回来后却发现 B 和 C 已经先走了。那么 A 会怎样对 B 进行表达呢?
孩子们认真地演练了这个场景,之后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出正确的表达应当是:想法、感受、需求都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比如 A 同学可以这样说:“你和别的同学先走了,我有点失落,希望下次你可以多等我一会儿。”同学们听后纷纷恍然大悟,表示这样的沟通方式确实会十分有效。
第二个演练是“情绪篇”。黄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本精彩的书籍,叫做《我的情绪小怪兽》。在这本书里,各种各样的情绪被作者巧妙地画成了小怪兽的模样。黄老师借此告诉孩子们,有效的沟通意味着要成为情绪的主宰者,而绝不能被情绪所左右。
第三个演练是“冲突解决篇”。黄老师详细地给孩子们讲解,在沟通的进程中,必然涉及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而当接收到信息后,在解码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干扰因素,从而导致对信息的错误理解,正因如此,就需要再次编码、反馈以及解码的过程,以确保信息能够实现双向的准确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的解码,就极有可能引发冲突。
黄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这样一个场景:下课的时候,B 同学不小心踩了 A 同学的脚,把 A 同学的球鞋踩脏了,A 同学顿时怒火中烧。老师让同学们对每个步骤中 A 同学的编码和 B 同学的解码进行选择。大家通过分析发现,A 同学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未必与他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模样完全一致。所以,如果 A 进行了错误的编码,B 进行了错误的解码,那么两个人之间就可能产生无效的沟通。而倘若 A 进行了正确的编码,B 进行了正确的解码,那么两个人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
最后一个演练是“进阶篇”。黄老师引领同学们进行了爱与欣赏的练习。这个环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黄老师最后为大家总结道,首先要学会倾听,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对方;其次要善于表达,要充分且完整地展现自己;最后要学会情绪的调整,以助力冲突的解决。
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充满趣味的课堂演练中,不知不觉就到了讲座结束的时刻。班主任王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感谢了黄老师,并为同学们做了总结,她希望孩子们能够带着在这个精彩纷呈的讲座中学到的丰富知识,将倾听、表达、解决冲突、爱与欣赏融入到今后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去。能够在遇事的时候不要急于发火,一起解决问题。一然妈妈还为全班同学赠送了小礼品。孩子们和王老师一起,感谢一然妈妈对全班同学的心意。
在此,衷心感谢黄老师带来的这场精彩绝伦的讲座。感谢每一位老师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的心血。由衷地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实现有效沟通,成功打开人生幸福力的那把珍贵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