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对新课程和新教材的理解,提升工作室学员教学管理水平和学科素养,培养课堂教学能力,发挥工作室的引领和辐射作用,2024年10月31日,江门市新会区张寿雄名师工作室在江门市第一中学进行了2024年江门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主题研修活动。活动由江门市教育研究院余景耀老师主持,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王瑞珍老师进行主题为《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第一部分:课例展示与交流
首先是黄天达老师的《激素调节的过程》课例展示课。黄老师从自己的体检化验单导入,教学生看懂化验单上葡萄糖的相关数值,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血糖平衡的调节。随后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构建空腹、餐后、运动后血糖调节的物理模型,并归纳形成概念模型,突破重难点——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后让学生利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来分析糖尿病的成因与危害,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张璋老师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例展示课。张老师以真实的脑卒中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脑皮层的结构,随后分析机体对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的调控过程,据此简化概括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概念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分析脑卒中导致活动能力下降的原因,以及康复训练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同时对模型进行补充、修正。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进入评课和交流环节
华南师范大学王瑞珍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均放在模型建构上,定位非常清晰,能极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黄老师采用了问题解决式的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如果能用问题链引导学生,可能会更加清晰,从结果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构建的模型能否真正升/降血糖,学生才能够迁移。张老师通过分析现象,归纳概括出概念模型,但是缺少概念图构建的程序、方法,例如教会学生一些关系词的使用。在教授知识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生命观念,以此作为方法论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分析解决问题。
江门市教研员余景耀老师对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好模型建构进行了补充,在模型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给学生做好必要的充分铺垫。模型建成之后,需要对各小组的模型进行精准的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模型的构建除了要让学生形成稳固灵活的知识架构,最终要上升到大概念中的高位概念,帮助学生总结出方法论。最后余老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实现知识增长的同时,实现师生关系的增长,凸显育人价值。
第二部分:《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王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则《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案例,引发教师们思考:概念教学教什么才能让学生深度思考?
随后王老师为老师们强化了概念教学的理论知识,提出概念转变的4个条件:对原有概念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指出了概念教学中对知识理解常常存在的问题:低位、零散、粗浅、抽象。并结合高考试题和例题对上述问题具体分析。
王老师还为教师们指明了概念深度理解的4个要求、深度理解概念的基本操作框架以及学科思想方法。又以“染色体组”为例,为老师们示范了如何进行概念的深度分析,同时展示了“染色体组”概念教学不同策略设计的异同,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王老师的分享理论有深度,案例有高度,将理论落到实处,实操性强,老师们获益匪浅。
第三部分:工作室学员心得体会
新会陈经纶中学 欧敏雅
王老师从一则概念教学案例引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概念教学存在的“低位、零散、粗浅、抽象”等问题,再结合四川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的著作《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相关原理,给我们介绍了深度理解概念的基本维度与判断标准,“一心两径”的深度理解框架,并从维度、路径、结果、水平四个方面给出了深度理解知识的操作模板,还用了大量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真题以及案例,理论结合实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学,进而能够在教学中运用起来,向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靠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后王老师也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谨记“形式为内容服务,方法为目标服务”!
新会华侨中学 吴潜
听了华师王瑞珍教授关于概念教学的内容,受益匪浅。
一、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更要理解其内涵和应用。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从生物学素养的角度来看,概念教学不仅涉及信息的获取,还包括逻辑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时,从上位概念出发,比如化学中的“物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更具体的概念。这种方法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相吻合,都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此外,通过比较不同概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概念的本质和价值。这种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区分相似概念,还能促进他们对概念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这对于新高考模式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不仅在为学生的考试做准备,更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会陈经纶中学 麻晓明
在这次活动中,参与上课的两位老师都深入研读新课标,他们都结合上课内容,寻找到和本课题有关的丰富的情境素材。例如,江门一中黄老师用自己的体检报告作为情境引入新课,张老师用李阿伯作为情景引入,从身边的实例着手,拉近生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浓厚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建模和任务式探究活动,贯穿同一个素材一镜到底的设计,教学环节紧凑,学生紧密配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合作探究意识。张老师还在课堂中通过对脑卒中的科普,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
作为高中生物学教师的我们,平时一定要多积累相关的情境素材,把这些素材分类整理并保存好,待备课时再根据所上课的具体内容灵活运用,让学生和教师共同享受这节课。
新会陈经纶中学 张秋玲
有幸在张寿雄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张寿雄老师的精心组织下,观摩了两节精彩示范课。两位老师的授课在教学方法和内容处理上为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使我受益良多。
两位老师的课程共同特点在于:问题线、情景线、任务线、素养线都非常清晰,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结构合理,将概念学习与知识应用紧密结合,教学活动高效。这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收获颇丰。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向他们学习。
王教授的《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讲座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她详细阐述了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是什么以及如何实施,结合高考真题中的易错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常见的低层次、零散、肤浅和抽象等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此外,王教授还通过实例介绍了深度学习设计理论,为概念教学指明了方向。
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 罗巧玲
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黄老师的《激素调节的过程》让我印象深刻,这节课的重点是在血糖调节的过程,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我一般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作用途径讲完后,就会让学生构建血糖调节的概念模型。而黄老师在构建概念模型之前还构建了一个物理模型,通过创造空腹、餐后、运动后的三个情景,通过学生动手把激素分泌后调节的过程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真正体现调节的动态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印象也更加深刻。
张老师的《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给我最直观的印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非常精巧,以“脑卒中”为情境贯穿整节课,通过“缩手反射”和“排尿反射”的图,以及结合“打针手不缩回”和“憋尿”两个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理解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然后通过学生建构两种分级调节的模型将所学的知识抽象提炼出来。最后用模型来解决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问题。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
听了王老师的点评后,我对两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刻,原来构建模型有很多的方法策略,黄老师的叫问题解决式建模,张老师的叫归纳概括式建模。建模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种,这是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同时王老师也指出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在建模前学生应该要清楚概念模型建构的一些程序和方法,或者我们可以问题链的方式指导他们把模型构建出来,而不是直接上来就告诉他们要建模。除了构建模型之外,王老师还提到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思考加了某一个教学环节有什么作用,对实现这节课的目标有什么作用?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教学内容时间紧张,而知识点非常多,有些环节觉得没必要讲,但又怕失去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取舍两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讲概念就讲概念,要不断地深化学生的生命观念,这些生命观念在将来可能作为学生方法论的指导。
王老师的《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专题讲座,王老师思路和逻辑清晰,理论性强,但通过王老师具体案例的分析以及通过对2024年高考题的分析还是能够理解,觉得很有道理,深受启发。从开始展示的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学案例,到深度理解后改良版的概念教学案例,我感受到深度理解下概念教学的魅力。整个讲座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深度理解概念的基本操作框架、操作模板以及概念深度理解的要求。其中基本操作框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维度来思考概念,包括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决定性)、知识的产生与来源、知识的作用与价值、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知识的关系与结构。教学时不是很各维度都能面面俱到,需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但这些维度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虽然知道有这些维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希望能像王老师说的那样,做到每个学期能积累一两个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
《认知的觉醒》中有一句话,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这次的课改学习,让我对如何在概念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这远远不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地尝试运用讲座中学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新会第二中学 刘建清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感收获颇丰,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一、建构模型融入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现象和生物学的原理。模型的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繁杂的生物过程,这些内容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而通过模型的建构,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生物学地知识。模型的建构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通过模型的建构,学生可以深入思考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地储存在他们地大脑中。
二、深度理解的概念教学
理解性概念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对概念的深度理解。需要自下而上,把握概念的上位概念。由表及里,把握概念的深层意义。由点到面,沟通概念与概念的联系。由内而外,沟通概念与生活的联系。深度理解的概念有三个判断标准:准确度、深透度、整合度。课堂教学不是要求概念的每个维度面面俱到,需视概念内容及学生具体情况而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新会葵城中学 杨转多
有幸参与了工作室精心策划的研修学习活动,让我收获满满。
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认识到作为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建模与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建模和概念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这场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提升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会李文达中学 邝艳玲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应用、有什么意义等有了更深理解。我今后备课的时候会提醒自己:对概念有没有深度理解,还是只停留在表层?上课时,我会注意通过有趣的生物现象、视频或生活实例,引出要讲的生物概念,激发学生兴趣。讲解过程要结合直观教具,如利用细胞模型,讲解细胞结构概念,课后让学生用粘土、花生、豆子、纸巾等多种多样的材料制作细胞模型,并在班内展出,以加深学生对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它由一种将抽象概念变得具象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从整体视角去剖析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一个个知识点,而是挖掘其内在联系。而且,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能精准把握关键要素。同时,概念建模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与创造力。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设计模型结构,使其既能准确传达概念内涵,又独具特色。今天的学习经历让我明白,概念建模是开启知识深度理解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今后我会继续运用它带领学生探索更多、更广知识领域。
新会区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 李慧琼
构建模型是一种将复杂问题简化并用模型来表示的方法,让学生构建概念模型实际上也是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视化。这种方法它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时非常有效。
黄老师注重带动学生先掌握血糖在正常情况下的来源和去路,既“3来3去”这个学习基础,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的概念模型构建。在学习激素调节的过程中,特别是血糖调节模型,是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生理机制的重要一步。通过让学生构建血糖调节概念模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如何协同工作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个模型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调节机制,还可以培养他们建模和模型分析的能力。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生物过程简化为可操作的模型,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张璋老师在让学生构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模型前,首先先带学生确定中枢神经的层级: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确定各级中枢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缩手反射复习反射弧,展示从感受器到效应器的完整路径。最后通过排尿展示内脏运动的分级调节,展示高级中枢如何影响低级中枢的活动。整个前期学习任务完成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构建神经系统分级调节模型。
两位老师都采用了构建模型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利用构建模型进行教学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可以加深知识知识理解:通过构建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比如细胞的结构、遗传规律、生态系统的平衡等。
其次是可以促进记忆:模型提供了一种视觉化的记忆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复杂的生物学信息和结构。
最后是增强分析能力:构建模型需要学生分析和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石 慧
编辑:张秋玲
审核:欧敏雅 张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