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  润泽青年茶人

——非遗技艺进校园

创建于2024-11-03
阅读 18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色如画卷,茶香入心扉。10月31日下午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的茶艺教室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主持人徐云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重要嘉宾:华骏阳先生,他是武夷岩茶非遗传人王顺明大师的亲传弟子,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华中区负责人、国家一级茶叶审评师、人社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高级考评员、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执证裁判员、湖北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高级督导。

        王颖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欢迎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武夷岩茶,认识武夷岩茶,华骏阳先生代表企业向我校捐赠了一套珍贵的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罗正丽主任代表学校接受馈赠。这批标准样将用于学校的茶艺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武夷岩茶的品质特点和制作工艺。

       汪福林校长向华骏阳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和奖牌。

       法增煜书记向华骏阳先生颁发了我校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企业指导教师”聘书并赠送书籍。

       捐赠仪式结束后,华骏阳老师根据我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生动的从旅游从业者的角度介绍了乌龙茶的产地武夷山和中国茶国家标准样的含义与重要性。重点讲了武夷岩茶的五大类,肉桂、水仙、大红袍,还有名枞和奇种。奇种指武夷山野生茶树或菜茶茶树有性繁殖而成的茶树品种,名枞则是通过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奇种进行无性繁殖培育得到的茶树品种。

       同学们和参会的老师们在华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一起品鉴了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六个品种。

       在品鉴分享环节,招就处陈艳萍主任谈了自己饮茶的感受,还从未来就业的方向,给同学们讲了这门专业课的优势。

      旅游2201班学生陆姝彤也谈了自己喝茶后的感受:今天一共喝到了两款茶,第一款茶火工较重。刚入口时很清香, 喝到第二口感觉是醇厚的,回甘很甜。第二款茶有幽香之韵,很清新,相比之下,更喜欢第一款茶很厚重,齿颊留香。

      茶艺课程是我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立足于学茶艺、做茶人、养心性、做雅事、修学业,提升专业素养,涵养内在气质,让同学们在学习茶艺的同时,感受茶文化的熏陶,成长为有明确人生方向和美好生活品质的人。

       今天,琪明茶科所捐赠的茶样,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非遗传承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们不仅代表着精湛的制茶技艺,更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这些茶样将作为我们茶艺教学的实物教材,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及品鉴方法,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茶文化的精髓。 

01:22

       非遗走进校园,走进实训室,我们有幸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聆听传承人的讲述,感受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热爱和不懈追求。我们相信这不仅是一场听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王顺明先生是国家级非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大红袍)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他曾担任武夷山6株大红袍母树的守护者20余年,见证了大红袍母树的停采以及武夷岩茶国家标准的出台。从制作、栽培、审评到教学,他一辈子的工作都和茶叶紧密相连。即便退休了,到了采茶季,他仍会下车间,熬通宵,手把手教徒弟制茶。

       

      

       

编辑:游苑苑

审核:王颖   徐云

摄影: 向妮娜   余佳韵

视频:杜婉婷

阅读 18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