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三官庙,国六
三官庙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时期均有重修。因庙前原有一尊大型石葫芦,故俗称“葫芦庙”。现在石葫芦是没有的了。
三官庙供奉三官,为天官上元一品紫薇大帝赐福、地官中元二品清虚大帝赦罪、下元三品洞阳大帝解厄。
离龙兴寺不远,转入一条小巷就可以看到,我们去的时候是一位大姐在看庙。庙坐东朝西,就在小巷转角处,现在只存献殿和正殿,都非常小,只有260平方米大小。正殿更是算不上个殿吧,感觉并排站三个人就满了,有些塑像更是藏在打开的门后,想看的话还得打个手电。
三官庙一直不开放,试想一下这么狭窄的小庙,确实也不具备开放的条件啊。这次能开放也让古建爱好者非常高兴,大概难得看到的一旦开放了就非常吸引人吧。
三官庙献殿正殿前檐,两山墙与正殿山墙相连,为单檐十字歇山顶,宽深各一间六米见方,元代建筑,清代重修时在献殿前檐下加了一道山门,左右两侧筑八字影壁,上面砖雕细致,中间辟六扇板门,类似于江南门户,精巧秀丽。
三官庙献殿南北山墙内嵌有清咸丰九年(1859年)立的《三官大帝像碑》、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碑、1987年重修碑共计七通。
正殿创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面宽两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顶, 四铺作单下昂斗拱,五花山墙,悬山式筒瓦顶。殿内正墙及左右山墙下砌凹型神坛,正面设“三官”及左右各1尊侍者,左右神坛各2尊武士,其中以右侧彩塑最为完好,色泽仍靓丽;而左侧神坛上的彩塑已全毁,遗迹犹存。另有长者2尊,兽面人身守护神2尊。据称,在中尊主像的木骨上有“大元国至正元(公元1335)年”题记。
以下两尊是新塑的,原来两尊受墙壁渗水以损坏了,就专门放在殿外,可以让大家理解彩塑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