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访古之九——万荣后土祠

小鸟
创建于10-20
阅读 59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万荣后土祠,国四

秋风辞 

‍刘彻

‍(元鼎四年前113年)

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今日出发早,沿着黄河1号公路前往万荣后土祠。

  万荣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成,万泉县所在地即今天万荣县南边的万泉镇,而荣河县则在西临黄河的荣河镇。荣河镇就是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所设立的第一批县城汾阴县故地。相传“皇天后土”中的后土就是女娲娘娘,她在黄河和汾河交汇的地方“抟土造人”,被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母亲,号称后土娘娘。而汾黄相会之地就在荣河镇。相传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后土”,将这里视为华夏之源,万世根本。

        自汉代起便开始在汾阴县的黄河之滨修庙祭祀,据记载后土祠是创于汉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辞》。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并御制御书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

        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明清时皇帝祭祀后土的仪式,迁徙于北京天坛,后土祠只剩下民间祭拜活动了。

        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黄河干流向东摆动,汾阴被黄河侵蚀,汾阴上的后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胁,随时有被淹没的危险。到明万历末年,后土祠只得往东移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黄河水决,后土祠内的建筑大部分被黄河冲毁,只留下秋风楼和门殿。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再决,连秋风楼也一同淹没于黄河中。康熙二年,后土祠移地重建于今庙前村北。同治六年(1867年),后土祠再次被黄河冲毁。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再次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

因为今天是八月初一,门口的大叔说初一十五免票,真是令人开心啊。

后土祠里现存有山门、品字戏台、东西五虎殿、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宋真宗碑廊等建筑,大部分为同治年间所建,占地2.5万平方米。

山门为歇山顶两层楼阁式,内为倒坐戏台,俗称过路戏台或过亭台,平时为山门,唱戏时在高处放上木板就成戏台,台上唱戏,台下走人。

进入山门后是两座并列而建的戏台,仅在两台之间留有通道。三座戏台呈“品”字形排列,四周空间宽敞舒朗。清代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和十月初五为后土娘娘庙会,因此地靠近晋陕豫三省交界,三省民众云集而至同庆盛会,三座戏台分别上演秦腔,豫剧和蒲剧,为后土娘娘献戏,那个戏台的戏好,观众就涌到哪个台下喝彩观看,甚为奇景。

借用网图,想象一下庙会的热闹场景。

戏台额枋木雕采用透雕技法。

献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四椽的硬山顶大瓦房,砖雕精致。

今日初一,附近群众过来拜娘娘。

木柱柱础石雕刻的小狮子共有48只。

献殿墙壁壁画已不完整。

“后土祠庙貌碑”是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刻制,明代复刻。金代荣河县知县张维将后土祠的建筑全貌立石篆刻,这次刻石距1087年宋代维修后土祠刚50年,所呈现就是宋真宗祭祀后土时的建筑规模。从碑刻看,宋代后土祠占地面积是现在的25倍,和故宫面积差不多,实为当时“海内祠庙之冠”。

献殿和正殿之间有过亭,正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的单檐悬山顶,供奉后土娘娘和她的化身送子娘娘和施药娘娘。前廊檐下的木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华丽精彩,是清代后期晋南地区古建筑雕刻的代表。另外正殿的琉璃和铁艺悬鱼也很精美。

绕过正殿,秋风楼就呈现在眼前,因收藏汉武帝秋风辞碑得名。从“后土祠庙貌碑”看,当时并无秋风楼。楼上所藏元代秋风辞碑推测,秋风楼应为元代后增建,但早已毁于黄河水患中,现在的秋风楼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晚清楼阁,我去的时候不能登楼,甚为遗憾。

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有高大的台基,东西穿通,东门雕字“瞻鲁”,西门雕字“望秦”,主体为三层楼,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一二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大方,形制壮丽劲秀。

秋风楼下方精雕的吊柱,共28根。上层是十字歇山顶,共有36个挑角,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


侧面碑廊置《汾阳二圣配飧铭》碑,高2.52米,宽7.14米,楷书篆额,系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真宗赵恒御制御书并篆额。碑文共1365字,内容是真宗记其继先代帝王“祀郊封禅”之先例,略述应汾阴吏士绅民之吁请,亲率百官来到汾阴祭祀后土,并把原有祠坛进行一番整修,使庙貌一新的活动。宋真宗伯父宋太祖赵匡胤、父亲宋太宗赵光义列入后土祠供奉,称为“汾阴二圣”,配飨后土圣母,取其“功高德隆,配享天地”之意。



花窗光影印在碑的玻璃保护罩上。

当准备离开往回走经过献殿时,看到一群人走了过来,有划旱船的有骑着小毛驴的,有拿着绸扇穿着绸衣的,看上去是当地的民俗表演哦。他们非常高兴说说笑笑,大声说“今天初一,给娘娘唱个戏”,其中骑小毛驴的是一位大哥,为扮得像,边上大姐还拿出两个球塞在大哥胸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音乐,起!给娘娘送戏!

大姐很忘我

大哥很欢乐

阅读 59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