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报二郎庙,国六
现在村里的路大都修得很平整了,我们去王报村二郎庙的途中经过一片广阔的玉米地,车辆就在玉米地中间的一条小路中穿行,道路曲折,转弯间颇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二郎庙在村里一座高岗上,车停在下边路边,抬头就可以看到院墙。沿着台阶上行就是戏台的背面了。
时值近中午时分,村庄安静,庙门紧锁。打通门上的电话,等了一会儿一位年轻女子就骑着电动车过来开门了,随后陆续也有几拨人进来参观,院子立时有了人气。
二郎庙始建年代不详,建筑坐北朝南,为一单进式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分别排着戏台、拜殿、正殿等三座建筑,并无正式的庙门,在戏台两侧的院墙上各开了一扇掖门供人出入。整座庙宇大多数建筑皆为明清建筑,唯有戏台是一座用材硕大、风格古朴的金代建筑,也是这座庙宇最重要的建筑了。
戏台建在一个须弥座式的台基之上,台基高1.4米,长4.7米,宽近6米。戏台深广各一间,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山面向前,四柱粗大硕壮,由于年代久远底部已腐朽,墩接了约0.5米的石柱,柱子通高为3.13米,有侧角收分明显。文保员介绍说四柱用材不一,其中一根为荆木。
戏台三面用砖墙封闭,柱头用绰幕枋,上置大额枋,额枋上置四铺作斗栱,每面各设补间斗栱两朵,内无藻井。屋顶举折平缓,檐角高高挑起,构架简洁,设计合理,线条优美,给人以自然流畅的感觉。在戏台须弥座青石条上有“是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和博士李皋的题记。正是这一题记,为建筑提供了准确的身份证明,建于1183年,也让王报二郎庙戏台超过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戏台。
这是网上二郎庙戏台的老照片,戏台台基,台柱,额枋,斗拱都完好,歇山顶损坏较为严重。
高平是上党梆子之乡,这座古戏台,几百年来上演着有声有色的喜怒哀乐,“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
献殿居中,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殿内有一石制供台,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为明万历九年之作。
穿过献殿来到正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檐下的木雕雀替工艺精湛,纹饰极尽繁缛之能事,让人眼花缭乱。
顶部为彻上明造,在椽袱处绘有彩画可见。
二郎庙原来供奉之神是杨戬还是治水的李冰父子,已不可知了。现在二郎庙正殿塑像为近年所塑,供奉的是与治水有关的神,居中为斩杀恶龙平定水患的赵昱,左边为大禹,右边为李冰二儿子李二郎。
殿内无柱,檐下为高大的方形抹角石柱,柱础四面浮雕神兽,四角雕成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