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土地肥沃的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聚居生息的理想之地。人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作,用五谷养育生命的先祖,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成就了中国文明的赓续绵延。2024年11月2日上午,许昌市二中七(3)班的同学们,一起走进许昌学院中原农耕博物馆,穿越时光的隧道,探索追寻那些被黄土铭记、被汗水浇灌的农耕文明故事。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农耕场景壁画,绘制了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这幅壁画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中原农耕文化的辉煌历史。铁犁牛耕的雕像,只见铁牛埋头拉犁,农夫手持鞭子,扶犁在后,整个雕塑惟妙惟肖,引得同学们啧啧称赞。
在这里可以看到原始人的一些耕作工具,古代人们的农具三叉脊、镰刀、耕梨、锄、耙、蓑衣、草鞋、织布机等等,一系列的古代农耕之物让同学们目不暇接。同学们看到了中原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古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过程。展馆内展出了农耕器具、粮食贮藏罐和农具等一系列生动的模型和展品。研学导师在现场耐心地给同学们讲解着每个展馆的内容,加深了同学们对农耕文化的了解。站在农博馆里,看着这些图片和展品,同学们不由得感慨万干,前辈们的艰苦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在这里,同学们用眼和心观察,平和静穆。品味历史文化珍品、沐浴一种精神享受。其中有一些文物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厚重的中原农耕之魂、文化之基。
接着来到《农耕时代绳文化》的课堂,通过课堂讲授,同学们了解了绳子的历史。“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在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彼此传递信息、表述思维、帮助记忆,都是用绳子打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团结,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的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研学导师讲解、示范和个性化辅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绳子历史、制绳工艺,主动探索绳结编织的基本设计和制作方法,学生将亲身体验到绳结编织的乐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农耕博物馆,听农耕时代绳文化的课堂,同学们认识到农耕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还知道了中国的绳文化历史悠久而华美,绳子的历史贯穿于人类史几千年,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绳子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富含文化底蕴。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增进了同学们对农耕文化的认知,同时也使同学们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
图片:七(3)班家长
文字:徐心乔家长
审核:张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