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铜有许多用途,例如可以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改善导电性,还能用于装饰,使物体表面更加美观。在电子工业中应用广泛,比如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电镀铜来形成导电线路。趣味化学社本周四中午围绕电镀铜展开了实验探究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实验中的现象分析与思考也提升了成员们对电镀的理解。
这是上周的活动中,有同学将铜丝作阳极,铁制钥匙作阴极,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进行电解,发现阴极产生了很多疏松的黑色物质,用纸可以轻轻擦掉。本应析出的红色铜单质倒是很薄的一层,这是为什么呢?
被擦去表面的黑色物质的药匙

在本次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对该现象进行了以下解释:1.配制硫酸铜溶液用的自来水中含有杂质,导致电镀液不纯;2.电压过大,16V的电压可能超出了电镀铜的适宜范围。并且,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格式虽然不规范,但操作过程及所需材料罗列得比较详细。


首先大家准备好本次所需物品,并用怡宝纯净水配制了硫酸铜溶液。
然后,开始电镀。由于上周所用硫酸铜溶液是自来水配制的,这次仅用怡宝纯净水配制的硫酸铜溶液,电压分别设置为4V和16V。


4V电压下的实验结果

16V电压下的实验结果

最后,对实验结果分析,两个电压下阴极均产生黑色物质,其中16V电压下产生的更多。将黑色物质与稀盐酸混合,发现大部分黑色物质可以被溶解,成员们推测黑色物质应该是含铜的化合物。指导老师和成员们再次查阅资料,再次确认电镀中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一是镀液中存在杂质。例如有机杂质过多,这些杂质可能会夹杂在镀层中,使镀层颜色变黑。或者镀液中有金属杂质,像铁、锌等杂质离子在阴极与铜一起析出,改变了镀层的外观和性质。 二是电流密度过大。当电流密度超出合适范围时,阴极附近的金属离子补充速度跟不上还原速度,就可能导致铜的异常沉积,产生黑色粉末状或疏松的沉积物。 三是添加剂问题。如果添加剂的质量不好、添加量过多或者添加剂分解产物过多,也会使阴极镀层出现黑色物质。比如光亮剂过量时,可能会引起镀层发黑。前两条和大家的猜测是一致的,本次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电压的设置范围过大。而第三条则拓展了成员们的思路,加深了大家对电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