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地被浓浓的雾气笼罩,王崧舟老师带着他的名著导读课《<西游记>还可以这样读》如约而至。平素里,我们的小说类名著导读课大概是引导学生看封面、知作者、读回目、猜情节,然后出示精彩情节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等。但是今天王老师讲《西游记》却另辟蹊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经典旋律一经响起,我们便马上进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西游世界里,师徒四人那与妖魔鬼怪斗争的酸甜苦辣便浮上心头。王老师此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熟悉的西游情节,这样原本离学生很遥远的神魔小说一下子来到了课堂上,学生仿佛已经进入了师徒四人的世界里。接着,王老师抓住“悟空”这个主要角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来深入解读《西游记》。学生通过给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出现过的6个名号正确排序来理清小说的脉络。接着,王老师通过问题“孙悟空的紧箍是怎么消失的?”来设置悬念,带领学生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探究孙悟空在西游中的成长过程,即如何从享乐主义的“本我”到适应环境的“自我”再到救苦救难的“超我”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从热闹浮华的与妖魔鬼怪斗争的情节中感悟到了一个人的成长,这又何尝不是每个学生将要经历的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听课的成年人的人生写照呀!所以说王老师的课直击灵魂,使人回味无穷。
导读课结束后,王老师又为我们带来名为《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导读》的专题讲座。王老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指导。他先为我们一一讲述了文本解读的四个方面,即“导读主题、导读文体、导读书目、导读策略”,然后为我们阐述了导读单设计的几种类型并结合具体文本的教学做了示范。经过这样的学习,我在解读文本时可以尝试精准聚焦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午,王老师先为我们带来了习作课《花开自在》。这节课,我想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他的习作指导课形式新颖、立意高远,一改老生常谈式的引入话题、确定写作方向、讲授写法、列提纲、提供范例、学生写作的套路,而是通过恬淡幽雅的轻音乐这一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冥想自己心中之花的样子,然后下笔写下自己刚才想象到的画面,之后学生在展示交流、师生评议中修改自己的作品,至此学生便圆满完成了第一层“写具体景物”的练习。古人咏物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怀,王老师在习作指导的第二层“写花的品格”便通过出示作家写花的经典片段来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咀嚼文字,体会花的性格和情怀,学生在充分体会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二层的习作练习。课程进行到这里,我看了一下时间,40多分钟过去了,应该要下课了。可是,压轴大戏还在后头呢!花就像人一样,有抱香枝头的盛极繁华,也有零落成泥的生命末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凋零”呢?王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受一朵花的凋零来联系人的一生,学生哪是看花品花写花呀?分明是在王老师的课堂里体味百态人生呀!
习作课后,经过稍事休息,王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作文教学三问》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给我以振聋发聩的警醒,我们此刻坚信的就是合适的吗?就是唯一的道路吗?就是最好的方式吗?曾经,我觉得作文课就是要给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背景情境,仿佛创设情境是习作课的法宝和万金油。但是,王老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费尽心思创设的情境终究不是学生真实体验的生活,我们为何不换种思路,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寻找话题和素材呢?对呀,作文就是要写真性情,我们为何总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生活,而不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呢?现代的教育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入生活,现代的学生不能做出了学校就不再读书学习的一潭死水,要做一潭留心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源头活水。
两天的学习落下帷幕了,但是对于我的教学之路来说,只是又一次重新出发。最后,就让我以张晓风的《雨荷》作结:“可是,看那株莲花, 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 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