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与成长——第3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瀍河区实验学校
创建于11-01
阅读 8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送爽聚南都,文墨飘香润心田”,2024年11月1日,洛阳市瀍河实验学校4位老师齐聚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3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南京人民大会堂内,“第36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拉开了帷幕,智慧的火花在每一位教育者心中悄然绽放。

肖培东老师《灯光》

肖老师的课堂如一幅精细的工笔画,抽丝剥茧般梳理课文脉络,将复杂内容条理化,呈现出一堂高效而生动的教学典范。这堂课,学生是真正的主角,肖老师引导他们品读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正如肖老师所说,“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去上一些实在的语文课”。

王崧舟老师《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充分提现了语文核心素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黄陵庙》两首词的整合阅读与鉴赏,引领学生感受词的意境之美,体会词人的情感之深。王老师的课堂,思辨性阅读思维无处不在,他以理性的精神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们在感受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孙双金老师《月光曲》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以学生的提问质疑为支点,巧妙地设计学习活动。孙双金老师以其饱含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们沉浸在那个洒满月光的夜晚,让他们倾听如梦似幻的旋律,体会文字与音乐的魅力。“我们应该用最美的文本、最好的音乐,去鼓舞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和这个社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语言之美、艺术之美。

张学伟老师《少年闰土》

张学伟老师的课堂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他紧抓文本内容,通过“初始”与“分别”的对比、“海边少年”与“高墙少年”的对比,引导学生们感悟情感的变化。张老师主张以读为本,找准关键词,揣摩感情,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建立语感、发展语感。

何捷老师《夏日绝句》

何捷老师的《夏日绝句》课堂生动有趣,他打破了常规的古诗教学方法,从情感入手,结合古诗的历史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穿插古诗和典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古诗的深刻内涵。何老师注重字词教学,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举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字词的本意和在诗句中的含义。他的课堂让人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让学生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感受诗词的魅力与力量。

赵志祥老师《凉州词》

赵志祥老师的诗歌课堂,总是让人耳目一新。他追求诵读化的教学流程,规范化的诗语解读,示范化的知能训练,让孩子们在平仄之中感受格律诗独特的韵律之美。在执教《凉州词》时,他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诵读、体验、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感受古诗的平仄、押韵。赵老师的课堂,幽默风趣,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古诗词的魅力在课堂上绽放。

一日的时光匆匆,老师们收获满满,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很难不被他高格调的境界所折服。他的语文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他努力开掘语文教材中富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并对它们进行深加工、深处理,努力通过这些文本彰显中华文化自信。他对语文学习任务群,对语文教学走向融合的新思考有如此具象的表达,让我今后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体悟。向王崧舟老师学习,做有格局的人,上有境界的课。

                               ——四语组   魏洁

听了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最中国:词的境界》——宋词《西江月》二首整合学习,王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旅游景点写“旅游意向书”的情境任务,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领学生共赴一场新的诗词之旅,拓展了学生的听课思路。王老师的课堂由词及人,感知意境,层层剖析,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给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五语组  韩扬星

王崧舟老师的《江西月》,以基于文脉观照下的古诗词积累与梳理为学习主题,将辛弃疾与张孝祥的《西江月》整合,巧妙设计了诗词之旅—写旅游的意向书的任务情景,以三读为主要学习活动,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境界。王老师的课堂中笑声不断,不仅学生爱听,听课老师更沉浸。由词及人,感知意境,层层剖析,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三语组  常妍洁

“书声琅琅润心田润心田,观摩研讨促成长。”此次观摩研讨会,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契机。让我们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智慧和热情点亮孩子们心中的明灯。

阅读 83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