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陈春霞 刘珊珊)
秋意渐浓微风凉,暖心观摩助成长。2024年11月2日至11月3日,文成小学数学老师们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前往南昌参加了“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2024最美好的遇见
“和美课堂”精彩课程安排:
邂逅名师,潜心修学
在示范教学和专题讲座的过程中,各位名师们展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新的氛围,他们或庄重或幽默,或灵动或温婉,向我们展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罗鸣亮:《认识周长》
孩子们的学习,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新知,更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落地,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罗鸣亮老师《周长》一课,让我感同身受。课上罗老师从学生的易错点直入,“甲乙谁的周长更长”,直击孩子们对于周长认知中真正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孩子们真正理清“什么是周长”,课堂思辨便由此展开。立足于学生的“困惑”,真正将课堂落到学生的“需要”,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的机会,自我接纳的空间,方能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课后罗老师做了关于《“喂食”到“觅食”——教学评一致的教学思考》的报告。 罗老师指出在教学中可以以知识作为载体让学生来探究,让学生会质疑、会探究、会思考、会交流,要相信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好奇的权利还给学生。“什么是更好的教育?我们老师少教一点,再少教一点,让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和同伴交流的时间再多一点,教育的春天就来了。”他鼓励老师们“照本宣科”,因为现在的“本”、现在的教材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本”,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便是我们的“底气”。
储冬生:《神奇的数学符号》
第二节是由储冬生老师所执教的《苏步青先生教我们学数学》,整堂课从一个一个故事出发,抛出问题,层层递进,逐渐引导深入,直到学生解决问题,自然的衔接,完整的探究。学生完整的体验整节课,必将受益匪浅。这节课可谓是一堂优质的数学课,不仅教会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学会想办法、抓本质、重实际、善追问,同时也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授课结束,储冬生老师以《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为主题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变革的理解。储老师提出,数学是一个灵活而又严谨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学,而且要会用,在使用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发现并解决问题。从数学课如何更好地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贯通、数学阅读与一般人文学科的阅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自己如何实现学科本质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贲友林:分数与除法
贲友林老师的《分数与除法》一课中以《史记》中“陈平分肉”的故事为导入引出平均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孩子体会到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上,贲老师让孩子们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算一算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直观的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推理出算式,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贲老师幽默风趣且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赢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赞叹!
课后贲老师与老师进行了互动与交流,并做了《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最后一公里”》的讲座。贲老师分享了在他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没一节课中,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并分享了他的几大做法:第一,编拟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第二,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点点滴滴让我们获益良多。
吴正宪:《10的再认识》
吴正宪老师带来的《10以内数的再认识》,吴老师用亲切的儿童语言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课题,数数引出数字朋友1.2.3.4.……10,10个一是一个十,捆成一捆,产生一个十,与一个一,两个一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提问、分析、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吴老师又带领孩子们走进了“生活化”的知识,数学并不只是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
课后吴正宪老师做了“建立单元整体结构,促进儿童理解性学习”的报告,吴老师认为大单元并不是“压缩饼干”,大在理念和格局,要着眼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已有经验方法的迁移,激励儿童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中积极主动尝试探索,培育兴趣和自信,开发潜能,举一反三,获得学习力的提升。大单元大在整体与结构,它着眼于内容的整体建构,感悟数学的一致性,体现学习的“阶段性”。要建好“承重墙” 打通“隔断墙”,促进结构化。吴老师还耐心解答了会场老师的疑惑并指出“依瓜寻藤,顺藤摸瓜”建立整体结构,理解数学教学的实质。
苏明强:《平移》
苏明强老师的课着眼于四个问题:平移是什么?怎么移?有何用?还有吗?带着这样的问题,苏老师带领孩子们对“点”“线”“面” 进行平移,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平移的要素,掌握平移的方法。整节课,苏老师都注重对孩子们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变中不变的思想,积累观察、思考、表达的经验。
课后,苏明强老师开展了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形的运动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讲座。苏老师围绕着核心素养展开了本次讲座。从核心素养应如何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体现,到教师应如何善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苏老师非常详细的做了讲解。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核心素养。
黄爱华:《用字母表示数》
本节课黄老师以“青蛙歌”为线索,让学生先思考再动笔,一步一步分析描述,引出用“字母”代替青蛙只数,再用一句话概述这首儿歌,最后理解“4×字母”表示青蛙腿数是只数的4倍关系,也表示青蛙腿的条数,在表诉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语言支架——“我发现……我们可以说……在这里……”去完成下面的多层次练习。
课后,黄老师以《创设真实情景,关注高阶思维》为主题的讲座,强调应多注重学生的“写”和“说”,详细介绍了在新课标新理念下为什么要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并通过多道练习分析讲解,让我深刻的感受到高阶思维的重要性,应该以生为本,关注真实情景发展核心素养。
俞正强:《小数的初步认识》
俞正强老师借助0.5,15.15,105.150,150.015这四个小数,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小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们书写一个小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最后又借助微课故事,对比两个孩子测量桌子的数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以米做单位的小数的意义。本节课,俞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孩子明白以元、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体会用小数解决问题以及用计量单位解决度量问题之间的关系。
课后,俞正强老师作《这节课为什么这么上?》报告。俞老师从问题解决基本功必须透过一个“境”;把用的问题归到学上,先学基本法,再学变法,学以致用;任何的方法,用到最后就有了技巧,奧数上的是技巧,我们上的是理和法,明白道理后就不用技巧了。俞老师用了生活中的例子为我们解读这节课为什么这样上。
顾亚龙:《小数的意义》
顾老师师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是数出来的”导入新课,提出“满十进一”,从而引出要想精确,就要“退一当十”,揭示小数的意义。在新授环节,顾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将应用到生活。
顾老师在课后的报告中提到结构化教学,知识体系整体大于知识体系各部分之和。数学教学要用数学的“大概念、大情境、大主题、大任务、大问题”将数学知识中相同、相似、相对乃至相反的意义模块进行统整、优化、组合,使得数学知识成为更具生长力的结构体。其关键是将“一致性”和“结构化”的理念融入教学活动全过程之中,“充分依据结构、生成结构、拓展结构、发展结构化思维,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有所思
陈春霞:名师的课堂,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彩,更多的是思考。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要向这些教育大家们学习,努力了解学生,紧扣教学目标,合理预设教学流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上好课每堂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才能适应数学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刘珊珊:名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思考,有了学生思维的创造,课堂因此变得丰富。而课堂也是因为有了教师启发性、挑战性的启迪,学生变得活跃起来,课堂因此变得精彩。如何把思考还给学生?名师们在课堂中采取了“等待”,等待着学生自主的摸索、前行,等待着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的火花,就是在这种等待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学生的学习得到了增值。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教育理念的多样性、多元化,成就了课堂的精彩纷呈。诸位名师围绕“大概念统领的学习任务化设计”展开课堂,为我们呈现了“双新”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型” 教学。向名师学习是一件幸福而美好的事,愿我们在数学教学之路上,守正创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