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堂】家园携手,共同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科普

丰园幼儿园
创建于11-01
阅读 7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好!随着天气逐渐转凉,结合既往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规律(每年夏季4-7月,秋季10-12月为流行高峰期),为守护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国每年均有发病。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某些重症病例中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在发病早期,患者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有低热、身体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

2.发热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疱,手、足、臀部等处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疱疹。

3.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传染性疾病,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它们的病原体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肠道病毒。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细菌和病毒的方法,特别是孩子玩过公共设施、从户外环境回来时。当然,勤洗手不只是孩子的事,家长们也要多注意,因为虽然成人免疫系统完善,不易感染手足口病毒,但是作为家长的你们,却是可以成为手足口相关病毒的携带体,所以不管是面对手足口病还是其它病毒细菌,都要记得勤洗手。

2.勤通风,常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不二法则,而手足口病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是它的传播途径不仅局限粪口传播,它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喷嚏等进行传播。

3.勤洗晒、勤消毒

肠道病毒最怕的是紫外线和高温煮沸消毒,家长们可以对家庭物品结合以上两种方式进行消毒,还可以用84消毒液进行环境表面的消毒,如家具、座椅等,注意消毒液的稀释。

4.接种疫苗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EV71型病毒感染。虽然接种了疫苗不代表肯定不会感染手足口病,但接种了EV71疫苗确保感染后不会出现重症病例。

       家长注意事项

      1.如果孩子出现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或疑似传染病症状,请及时带幼儿去医院治疗,并告知班级教师,以便幼儿园采取相应措施。    

      2.孩子患病后要及时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要及时消毒并在阳光下进行暴晒。     

       3.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隔离期满且完全康复后,持诊断证明后方可返园。

预防病毒,科学防范,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

稿件来源:丰园保健室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图文编审:王锦园

图文复审:李艳 王嵘

图文终审:彭洁 

阅读 7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