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班自主游戏:小纸牌•大乐趣

热切
创建于2024-11-01
阅读 3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活动起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 

‍扑克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一种娱乐用具,小小的纸牌看似平凡无奇,却能激发人们的无限创意,因此我在班级区域投放了一些扑克牌。上学期孩子们尝试用它进行建构游戏,最近一次区域游戏的小插曲,让幼儿又对扑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见幼儿的心声,我们顺势而为,开始了扑克的探索之旅……

二、纸牌知多少

庆言:“我发现纸牌正着看和反着看的图案都是一样的。”珺珺:“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好像是《颠倒国》。”

‍绘本《颠倒国》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趣味的大门,让孩子们知道了纸牌上有些什么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皓程:“我知道纸牌是长方形的,带花纹有图案的。”

‍飞飞:“纸牌上有红桃、黑桃、梅花、方块。”

‍昊昊:“纸牌上面有数字,还有大王和小王。”

‍在对纸牌进行探索和认识之后,孩子们对纸牌的探究欲望愈发地强烈,看着这么多有特色又漂亮的纸牌图案,孩子们都想设计一款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纸牌。于是他们开始想象,开始进行创作。

我设计的纸牌

纸牌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娱乐工具,对纸牌中的图案也是耳熟能详,但却很少有人去尝试改变其中的图案,通过老师的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去改变里面的图案,提升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意识。孩子们完成后的作品也让我们耳目一新。

三、趣玩纸牌

对纸牌有了更深的了解过后,孩子们对纸牌的兴趣日渐浓厚。纸牌还有哪些玩法呢?孩子们的游戏想法五花八门各有不同,我们一起来看看。

1、玩法大调查

(1)排火车

‍游戏规则:我们把牌一张压一张往下接,谁的牌和前面的有一样的就把中间的牌都赢走,最后看谁手里的牌最多。

(2)抽乌龟

‍游戏规则:将一副纸牌的大小王抽出当做“乌龟”,剩余牌平分,各自将手中牌中的对子弃到牌堆,然后按顺序抽牌,最后大王在谁手上谁就输了......

(3)大鱼吃小鱼

‍游戏规则:随机抽取一张牌,比比谁的数字大,数字大的“吃掉”数字小的。

2.纸牌中的数学

小小的纸牌不仅玩法多多,趣味无穷。纸牌里还蕴藏着许多数学方面的小知识呢!纸牌可以进行有趣的数学游戏,能够增强孩子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并能够促进孩子感知觉思维的发展,对孩子想象力、动手能力、创造力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纸牌进行数学方面的探索......

(1)测量

‍纸牌除了可以进行搭建,还可以当做测量的工具呢!孩子们用纸牌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

皓程:“测量一把椅子需要3张纸牌。”

穆宸:“柜子的高度是7张纸牌。”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初步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理解测量结果的意义,还能通过结果说出大小关系的判断及理由。

(2)分合

‍餐前饭后的游戏时间,孩子们在区域中用纸牌玩起了数字分合,利用纸牌上的数字和图形进行游戏。

(3)分类

‍好玩的纸牌不仅玩法趣味多,孩子们还能将纸牌进行分类。在纸牌找分类游戏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找规律的方法有了更多的探索。烁烁:“一样图案和颜色的就是好朋友,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起。”

1️⃣按颜色分

2️⃣按数字分

3️⃣按图形分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纸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孩子们在这种趣味游戏中不仅学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寻找生活中数学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体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纸牌,孩子们了解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纸牌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玩法大升级

时间一长,孩子们对于纸牌的玩法已经不止于平面游戏了。这时候,有孩子提出:我之前看到过用纸牌搭建的,要不我们也来试试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

1.纸牌站起来了

‍纸牌光而滑又是个平面物,要想玩搭建,首先就得从竖立纸牌开始。

‍发现问题:用什么可以帮助纸牌站立?

‍洛瑜和若汐开始用纸牌建构,搭了5分钟也没有让一张纸牌站起来。

‍斯羽垂头丧气地说:“我不搭了”。

‍其他孩子们也跃跃欲试,一样站不起来。

嘉芮:“老师,这个太难搭了,我怎么放纸牌都立不起来。”

‍恒硕:“我的也是,我扶也扶不住。”

‍怎样将纸牌竖立起来而不倒呢?有哪些不同的竖立方法呢?

‍于是老师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孩子们......

‍哲哲:“我能用胶把它粘起来。”

‍艺泽:“用两个积木夹住也能站起来。”

庆言:“还可以把它立在桌子的缝隙里。”

老师:“不借助其它东西,纸牌能站起来吗?”

解决问题

‍游戏分享时,我们引导孩子针对游戏进行了两个问题的小反思。

‍针对问题一“纸牌为什么没有站起来?”经过孩子们的观察讨论,结合日常的经验总结出原因在于纸牌是平面的,所以站不起来。

‍面对第二个问题“那怎样将纸牌竖立起来而不倒呢?”孩子们边思考边进行了动手操作,有的折一折,有的弯一弯,有的卷一卷。

‍纸牌站起来啦!

经过几次尝试,孩子们掌握了竖立纸牌的技巧:有的采用短边对折的方法,有的采用了长边折叠的方法,有的把纸牌卷起来变成圆柱体……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孩子们通过玩纸牌获得了对纸质材料的初步感知和认识。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到孩子在建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没有直接示范,而是鼓励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孩子们动手动脑、不断地试误,在探究中发现了让纸牌站起来的多种办法,不仅体验到了游戏成功的乐趣,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在运用中得到了提升。

2.初遇纸牌

‍搭建纸牌立起来之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着用纸牌搭各种建筑物……睿睿、宗彦各自用纸牌建构“楼房”,每一次好不容易垒得很高了,“房子”就哗啦啦地倒了。

为什么我搭建的房子容易倒?有什么好方法才能让房子又高又牢固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程程:“我知道,我们最底下要搭的大(宽)一点,上面要小(窄)一点,这样才不会倒。”

‍瑾煜:“纸牌对折的时候要像折纸一样这整齐。”

‍妍妍:“搭的时候眼睛要仔细看,还要轻轻地放。”

‍倒了再搭、搭了再倒……就这样重复着,在多次失败后,他们终于成功搭了一幢幢“高楼”。

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运用了生活经验,将观察到的房子特征搭建方式迁移到了纸牌建构中,在多次尝试以后,逐步掌握了纸牌搭建的方法,结合前期建构游戏的经验,采用平铺、垒高、架空等建构技能搭建,还会对搭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3.合作搭建城堡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搭建技能一次比一次娴熟,搭建的的造型也逐渐丰富起来,搭建的时间也大大地缩短了,孩子们开始萌发了合作搭建的愿望。瞧!孩子们的建筑作品更丰富、更具有特点了。

从孩子的建构作品来看,孩子的建构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综合运用了平铺、垒高、高层架空、围合、排列组合等等,搭出了有场景、有情节的建筑群。在搭建技巧中,我们可喜的是看到大班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在合作中不断分析、不断介绍,有分工、有合作、有交流、有思考,让整个建构游戏更加富有创意。

小小的纸牌里,蕴藏着大大的探索空间,展现出大大的智慧和创意。关于游戏,孩子们还有很多的秘密要去探究。尊重、理解、支持和赏识孩子,给他们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玩出快乐、玩出多样、玩出智慧。在后续的活动中,孩子们将会继续探索纸牌更多有趣的玩法,我们和纸牌的故事,未完待续......

阅读 3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