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期泌阳县南片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纪实

哎呦。
创建于2024-11-01
阅读 22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风至,华光如梦;教研日,万象更新。为进一步加强区域间语文教师交流和学习,增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2024年11月1日,泌阳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南片区区域教研)在王店镇第二小学顺利开展。

本次小学语文习作观摩课送课下乡活动由泌阳县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精心筹划,王店镇中心学校承办。

泌阳县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研员邱晓伟老师、王莉老师莅临指导。泌阳县第三十二小学周丽君老师、泌阳县第七小学熊亚军老师前来送教。区域内各乡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代表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教无止境,学亦有益。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王店镇教研员王功怀主任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习作教学展风采

第一节课由王店第二小学张兵老师执教,课程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课《生活万花筒》。

张老师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写作时,抓住六要素,也要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学会将事情说清楚。借助例文《小木船》引路,从篇章结构到段落语句的指导,层层推进,层层展开。张老师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教学层次清楚,教学步骤井然有序,启发学生共学、互评,取长补短,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学习效果良好!对学生习作的评析点面结合,师生的评价多元化,学生在这一节课中,产生了思维碰撞,进行了语言的积累,方法的获得,情感的表达。

第二节课由第三十二小学周丽君老师执教,课程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课《我的家人》。

周老师设计独具匠心,通过猜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通过外貌、性格、品质、爱好等方面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积累和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整堂课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周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温柔亲切的语言,由浅入深的引导;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效应,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中紧抓“以生为本”的基调,“教、学、评”课堂环节环环相扣,呈现一致性。

第三节课由第七小学熊亚军老师执教,课程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课《“漫”谈吾师,“画”出风采》。

熊老师对教材深入研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突出特点,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用手中的笔“画”出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提高了学生习作能力。熊老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详实的教学内容、充满个性亮点的授课方式,展示了她独特的教学风采。通过对学生习作练习梯度式的指导,层层助推课堂,突破习作难点。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打开了孩子们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整个课堂,学生沉浸在饶有兴趣的说与写中,不知不觉提升了语文素养。

教学研讨共成长

授课结束后,三位老师分别从新课标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说课,让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参与,并撰写学习体会。 思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留下成长的脚步。

专家点评明方向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教研员王莉老师对三位执教老师精彩的课堂进行点评:教师能贯彻生活化教学目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架构情境有实践性;善于运用习作提纲,对比习作例文讲解;“教-学-评”环节环环相扣。习作教学最主要纵向厘清习作联系,横向关联习作网。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教研员邱晓伟老师对三节作文课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做总结。

课堂中三位教师都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引领学生带着真实任务写作。 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作文课就是解决孩子写什么,怎么写两个主要问题。 三位老师在课堂上都体现出了教学评一体化。

作文教学要注重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精读、略读、课外读(三位一体),读写两条线并行,读书多的孩子会表达。课内多引导默读,朗读,思考怎样把人物写清楚,发现语言规律,运用语言规律。开展“快乐读书吧”课前导读,读最有趣的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分享古诗、佳作,每日朗读。生活积累就要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每日一练笔,养成写作习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说话,敢说话的能力。

以课促思,以评促研,研无止境。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理清了习作教学落实的具体思路,明晰了习作教学中老师的困惑,为一线老师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路径。学履不停,行而不辍,相信教师们会以崭新的姿态砥砺奋进、笃行致远,绽放自己的教育风采!

——END——

阅读 22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