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忆登山

创建于10-09
阅读 166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已经好多年没有参加重阳登山活动了。不是我不想参与,而是我的身体不允许我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尽管我过去是一个身手敏捷的乒乓球运动者。身体固然可以制约我的行动,但却无法夺走我神游的缰绳,同样也无法斩断我对往事的回忆。

        重阳的名称与《易经》有关,《易经》通常将奇数称为阳数,将偶数称为阴数。九月九日,恰好双阳相遇,故称“重阳”。至于重阳节究竟起源于何时,难于找到确切的证据。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不晚于三国时代,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就说过:“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重阳在当时就有聚会庆祝的习俗。关于重阳登高的习俗起源众说纷纭,但从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来看,说明在唐代重阳携亲友登高已是普遍的现象。至于以法律的形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却是近十来年的事了。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说起来我算是恰逢其会,2014年5月退休,因此在其年的重阳节,也就是立法后的第二年,名正言顺地参加了福安市老龄委组织的老年人登山活动。以前是否有举行活动,规模如何,我一无所知,但根据我几次参加的情况看,活动情形大体相同:登山的目的地是天马山顶,早上六点半前在天马山脚下集合,然后向山头攀进,当队伍行到了天马寺的大坪之后,就分散为各个单位的自行活动。整个行程并不长,但参与者的热度却很高。

       参加登山的人员主要是各个单位的退休人员。尽管出发时间是六点半,但从我参加的那几年来看,很少有迟到的人。有一年,我在公交车站等车,我知道自己反正迟到了,所以也就不着急。我看到一位也去参加活动的大妈(使用流行的称呼)也在公交车站等车,我刚好听到了她与一位熟人的对话。大妈说,她要拦的士去参加,否责迟到了,领不到纪念品。我知道所谓的纪念品不过是一把雨伞和一瓶矿泉水,其价值与打的的车费差不多,以计算精准著称的大妈不会不知道这简单的算法,何况,即使迟到了,也未必就取不回纪念品。我想,大妈的意思是要在出发前当场拿到纪念品才觉得有意义,才算为活动添上圆满的句号。

      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数盲,对数学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我无法估计参加登山的人员大约有多少,只看到天马山山脚的整个停车场是密密麻麻的人。每一个单位都有一面写有单位名称的红旗为标识,在召集他们的自己人。到处都是嘈杂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显得很兴奋。韩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城关的常驻人口大概二十万左右,虽然大家同在城关,但如果不是特意去拜访,一些老熟人可能十几年都很难见上一面。但今天不一样,有旗帜为标识,只要你有心去会老熟人,只要老熟人有来,你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对方。与其说是登山活动,不如说是熟人大集会更加恰当,这就难怪人人是那样的兴奋了,其实老年人找老朋友的心情比年轻人更加迫切!

       随着总指挥的一声令下,一队队的队伍依次开始向天马山攀登。浩浩荡荡的人流在天马山的公路上形成一条蜿蜒的长龙,只见龙头缓缓地向山头攀升,却无法看到龙尾,只见几十把旗帜在早晨的秋风中猎猎飞舞。有的队伍还集体唱起了激昂的进行曲,嘹亮的歌声在天马山的山谷和山头回荡。一路上处处欢歌笑语,笑容荡漾在他们历经沧桑的脸盘上,头上的银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我仅参加的几次活动中,似乎都是晴天,早上的秋风特别的凉快,那种萧瑟的劲味令人神清气爽。这里面的有些人,也许平时病态恹恹,步履蹒跚,但一旦投身大队伍,就变得容光焕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集体的神奇力量吧?看着这浩荡的队伍和飘荡的红旗,这场面与文革的游行队伍何其相似,我又突然想到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绘的“千骑卷平冈”的宏伟画面。但我同时又想到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句。对于现在这些退休登山者而言,这样的赏心乐事尤为珍惜,因为大家都是近黄昏的夕阳,良辰美景已不多,更是要追求“菊花须插满头归”了。我真心希望老龄委会能将这活动长久地进行下去。

       今天我已经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了今年重阳登山的确切消息,但是我仍然决定不参与,因为我的身体仍然不答应。“马思边草拳毛动” 歌咏的是骏马,我虽然也肖马,但却是一匹货真价实的病马,所以我的拳毛纹丝不动。但我的思绪在动,我在想象后天的情景:我似乎又听到了激昂奋发的歌声,又看到猎猎秋风中的旌旗……

                         2024年10月9日

阅读 166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