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班阅读分享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2024年课题组李娜老师于2024年10月31日组织开展了中班语言活动——《要下雨啦》研究课。
2024年10月30日下午,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此次研究课《要下雨啦》的探讨。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以中班绘本《要下雨啦》为载体。旨在为中班幼儿创造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通过采用自主阅读、集体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并理解天气变化对自然界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小书,发现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集体讨论,梳理并理解下雨前自然现象出现的原因,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体验绘本阅读活动的乐趣,感受自然现象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了解有关雨的知识。
2.物质准备:《要下雨啦》大书(1本)、《要下雨啦》小书(幼儿人手1本)、小动物图片和场景图(各6张)、动物头饰(6个)、写有“雨前自然现象总结表”黑板(1块)。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猜谜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大家一起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里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幼:是雨。
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要下雨了吗?
幼:乌云、闪电、刮风。。。。。。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个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图文共读:
1.阅读封面,了解背景: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要下雨啦》。你从哪里看出快要下雨啦?(教师从天空的颜色,人物的动作及周围的景色等多做引导。)
2.阅读小书,发现自然现象:发放小书,请幼儿自己阅读,寻找有关下雨前自然现象的内容。(对缺乏相关经验、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可问更直观更具体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它飞得高么?它从哪里钻出来的?)
3.观察讨论,总结并讨论解释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a.针对雨前各种现象,请幼儿翻阅小书并回答。若有分歧,则教师借助大书进行观察、讨论。
b.教师填写表格,结合大书,师幼共读。
c.逐一讨论,解释雨前征兆出现的原因。
师:下雨前,小动物们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表现,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这样吗?
幼儿尝试回答,教师补充。
三、角色扮演游戏
配班教师扮演雨,幼儿扮演小动物,玩追逐游戏。
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边朗读边进行表演,按出场顺序挨个上台。当“雨”出现时,“小动物”要赶紧跑回自己的家(座位)。被抓到的将扮演下一轮游戏中的“雨”。
活动结束。
师: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要下雨啦》的故事,知道了下雨前会有哪些征兆。下次下雨的时候,小朋友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书里说的那些现象你都看到了吗?
课后评课、研讨
活动后,听课的课题组成员就针对这节研究课展开研讨,提出了亮点和建议。
亮点:
1.采用了自主阅读、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丰富了活动的形式。
2.提问方式丰富 增加开放性和多元化的问题引导,帮助孩子能从多个角度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3.游戏化学习 将自然知识与体感游戏结合,让幼儿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学习自然现象的知识。这一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建议:
1.对于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更个性化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2.应提前预估每个环节所需时间,并在活动中适时调整,以确保所有活动内容都能完整呈现。
3.在活动开始前,将角色扮演游戏的规则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示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
图文编辑:李娜
审核:《中班阅读分享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