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风云人物——元帅朱可夫

花木
创建于2017-08-12
阅读 1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1896年12月1日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

童年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出生在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

父亲康·安德烈维奇是鞋匠,母亲是乌·阿尔捷耶芙娜,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生活十分艰苦。童年时,朱可夫在一所教会小学读书。


成长之路
小学毕业后,父亲便带他到莫斯科去学手艺。他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里当学徒。工作很累,但他坚持自学,夜间凑近厕所里的暗淡的电灯做功课。1913年他参加市立中学全部课程考试,取得合格的成绩。1915年8月,朱可夫应征入伍,进入骑兵部队,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前线和德国人打了近两年的仗,被提升为下士,获得两枚格奥尔吉十字勋章,一枚是因为俘虏了一名德国军官而得,一枚是由于身负重伤而得。

英勇作战  迅速成长

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他参加了红军,加入莫斯科骑兵第1师第4团。1919年3月1日,他被吸收参加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战斗的年代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在国内战争结束时,他已经升为骑兵连长。

不断深造 步步晋升
1923年4月,年仅26岁的朱可夫被晋升为骑兵第39团团长。1924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他以“狂热的求知欲”投入学习。无论是在室内进行图上作业,还是在野外进行战术演练,他总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还利用节假日踏勘列宁格勒附近地形。结业时,他不坐火车,骑马返回部队,历时7昼夜,行程963公里,对列宁格勒至明斯克一带的地形进行了勘察。
1924年到1930年间,朱可夫又进入著名的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进修班深造。他的同学,著名的军事家、后来成为苏联元帅的巴格拉米扬回忆道:“朱可夫在我们中间是绝对称得上出类拔萃,他不仅果敢顽强,而且足智多谋,有见地,学习期间,他常常提出一些我们料想不到的观点,令人拍案叫绝。他的见解总会引起很大的争论,但他又总能运用新奇的逻辑加以论证......”朱可夫于1931年2月晋升为骑兵第2旅旅长,1932年2月被任命为骑兵总监部副总监,1933年3月任骑兵第4师师长,1937年秋到1938年春为骑兵第3军、第6军军长,1938年在中国任短时间军事顾问后升为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员。

战争风云

对日作战

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取得号称歼敌5万余人,日本在领土上让步的胜利。在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锋芒,表现出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大胆实施迂回包围,出敌不意地歼灭敌军主力。他的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5月,他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1941年1月11日,朱可夫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这时国际局势已趋紧张。朱可夫遵照苏共中央的指示,着手进行苏军的改编工作,改进军事训练,加强备战。

 


基辅战役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军队入侵苏联。德军分三路进攻,北进列宁格勒,中进莫斯科,南进基辅。苏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未能挡住德军,丢城失地。德军3周内推进300—600公里。7月下旬,南进德军距基辅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辅。总参谋长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斯大林拒不接受总参谋长朱可夫的建议,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任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两个月后,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斯大林方认识到朱可夫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66万众被围歼,基辅陷落。

重返前线
朱可夫是在1941年7月31日接手指挥预备队方面军的。这时,中路德军已攻占斯摩棱斯克,切断明斯克—莫斯科公路,对苏军进行合围,苏军增调20个师,从罗斯拉夫利和别雷发动进攻,欲图夺回斯摩棱斯克,未获成功。苏军最高统帅部将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投入斯摩棱斯克会战,苏方命令朱可夫夺回叶利尼亚突出部。朱可夫用第24集团军的10个师于8月30日发起进攻,9月8日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并向西推进了25公里。这是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唯一取胜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苏军三个方面军全部转入防御。斯摩棱斯克会战告一段落。
斯大林对朱可夫在叶利尼亚突出部取得的胜利十分满意。他召见朱可夫,问他有何打算。“重返前线!”朱可夫回答。斯大林命令他立即前往陷入德军重围的列宁格勒,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全力保卫列宁格勒。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飞往列宁格勒。一下飞机,他便径直赶往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朱可夫的到来打断了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会议,人们正在讨论列宁格勒一旦失守将怎么办。朱可夫同原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指挥权交接没用上什么特别手续。朱可夫只是将斯大林的便条交给了伏罗希洛夫。便条写道:“把方面军司令部交给朱可夫,您本人马上飞回莫斯科。”朱可夫随即用专线电话向最高统帅部报告;“我已经接管了司令部。”

保卫列宁格勒
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朱可夫的口号是: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朱可夫迅速调整了部署,采取了种种有效的防御措施。他将高炮部队调到乌里茨克—普尔科沃等高地,用高炮打坦克。他还将包括舰炮在内的各种大炮集中在关键地区,统一使用。
此时德军认为列宁格勒已唾手可得。柏林的战报宣称:“列宁格勒的包围圈越缩越紧,该城的攻陷指日可待。”哈尔德在9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取得了巨大成功。敌人被削弱……”但是列宁格勒的英雄保卫者挡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在那9月的日子里,他们有多少人被炸死,任何人任何时候也说不清。乌里茨克附近流着一条溪流,被德国兵的鲜血染红了数日,是朱可夫的意志阻挡了德国人吗?在9月的日子里,他是可怕的,没有别的词汇,只能用‘可怕的’一词来形容他。”朱可夫和列宁格勒的保卫者们完成了最为艰巨的任务,他们守住了列宁格勒,城市面临的直接威胁消除了。

守卫莫斯科
朱可夫飞往莫斯科见斯大林,此时局势确实十分严重,在1941年9月底,德军北翼围困了列宁格勒,南翼占领了基辅,中央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距莫斯科仅300公里—400公里。德军统帅部以开始制定的“台风”作战计划,企图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分割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从南北两个方面向莫斯科迂回,入冬前攻下莫斯科。希特勒在给各部队的命令中说:“进行最后一次打击的条件终于成熟。这一打击应在冬季到来前致敌于死命。”苏军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以西建立了纵深300公里的三道防线,进行防御的是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
9月30日,德军主帅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团军首先向布良斯克方面军实施突击。10月2日,德军主力在维亚兹马方向发起进攻。在战斗开始后一星期内,德军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编成内的3个集团军合围在布良斯克地区,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编成内的4个集团军合围在维亚兹马地区。苏军多次实施突围,但除一小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被围歼。朱可夫奉斯大林之命于10月7日深夜到达西方面军司令部了解战况。他很快摸清情况。10月8日深夜2时半,他向斯大林报告,主要危险在防御薄弱的莫扎伊斯克一线,敌人的坦克可以突然冲往莫斯科,必须尽快往这一线调集部队。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清楚地认识到,“实际上,担负着保卫莫斯科的历史重任的是重新组建的西方面军”。朱可夫将已被冲垮而各自为战的西方面军各部集结起来,顽强抵抗德军的突击。德军的进攻速度急剧下降。11月1日,斯大林问朱可夫,形势是否允许莫斯科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朱可夫作了肯定的回答。

1941年11月7日清晨,红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全副武装的红军威武地走过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次阅兵式向世界宣告,莫斯科是不可战胜的,苏军必将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次图片为1945年阅兵

德国野心覆灭
1941年11月中旬,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再次向莫斯科发起大规模进攻。德军两个快速集团军分别从北面的克林和南面的图拉对莫斯科采用深远的迂回突击,企图在莫斯科以东完成合围。同时,德军在正面继续实施强攻,以图在莫斯科以西歼灭西方方面军主力。北路德军于11月23日占领克林,12月初进抵距莫斯科西北郊不到30公里的亚赫罗马。11月底和12月初,苏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多次进行反击,终于挫败北路德军的进攻,使之转入防御。南路德军于12月初进攻图拉,也被苏军击退。在西方方面军的正面,德军进攻受阻,被迫退至库宾卡以北、纳罗福明斯克以南一线。德军三路进攻均受挫折。由于补给线拉得太长,运力不足,人员和武器装备供应不上,且无严寒条件下的作战准备,部队大量减员,士气下降,德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苏军则越战越强,转入反攻的条件日益成熟。1941年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开始对正面之敌实施攻击。进攻发展顺利。德军遭受严重打击。1941年12月8日,希特勒下令在包括莫斯科方向在内的整个苏德战场,全线转入防御。但是德军已无力坚守防线,被迫向西退却。12月13日,苏联宣布,红军粉碎了德军包围莫斯科的企图,最终莫斯科会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西方,朱可夫被誉为“统帅中的统帅”,其功勋堪称同时代军事将领之最:他参与了二战的诸多重要战事,尤其是两次关键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攻破柏林之战,并带领苏联红军最终获胜。他还帮助苏联红军策划进入中国东北战场,与中国军民联合对日作战。2015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纸发文,高度评价了苏联红军的这一举动。

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对朱可夫的评价:“他是指挥过重要战役的负责任的将领,比同期其他任何人的作战经验都丰富。”当然,也有人质疑,胜利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朱可夫从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起,立即指挥了一系列对德反击战,但因准备不足,苏联红军被围剿,惨败。8月,苏联红军重新部署,朱可夫领导了一场胜利的反击战,成功阻止德军进一步向苏联进军。
此后,斯大林把朱可夫派往列宁格勒,指挥列宁格勒保卫战。朱可夫合理利用有限兵力重点防御与反击,稳住了防线。10月,斯大林把朱可夫调往莫斯科防守德军。在朱可夫指挥下,经过奋战,莫斯科解围。12月,朱可夫指挥了大量反击战,迫使德军撤退。1942年夏天,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副总司令,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
1943年7月,朱可夫策划并配合了库尔斯克战役,德军装甲力量的最后储备部分被摧毁。
朱可夫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中也起了关键作用,这场战役解放了白俄罗斯。1945年,朱可夫指挥了波兰和德国地区的反击战。1945年4月,由朱可夫率领的军队进攻柏林,最终击溃德军,结束了二战。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将胜利的红旗插到了柏林国会大厦顶端

实际上,朱可夫并非一个伟大的战略理论家和战术实施者,他最大的才能在于计划、准备、对军队力量的调遣和对决策的实施,以及坚持不懈地达到目的。
同其他苏联将领相比,朱可夫更严厉。他的座右铭是:“艰苦训练,充分备战,幸免于难,最终获胜。”

朱可夫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深受俄罗斯人民的拥戴和敬爱。

朱可夫是二战中最重要的将领,参与了二战的所有重要战役。他的个性多姿多彩,他在战后饱受争议。朱可夫的一生饱含戏剧性和悲剧性,和苏联复杂的历史相交织。

二战结束,他的光芒已掩盖过了斯大林,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被贬低降职,直到离世也未平反。

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他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

本篇文字与图片均来自百度。

阅读 1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