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离石区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题培训——“教”以潜心 “研”以致远

用户17928005
创建于10-31
阅读 23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潜心修业厚学养,躬耕杏坛领雁飞”,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24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12月21日,吕梁市离石区长治路小学开展了题为“2024年离石区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精神的大餐。

本次活动由薛艳丽主任主持。特邀太原市杏花岭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武红芹,山西省教学能手张立伟,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学校校长苏秀荣为大家做专题讲座。离石区各区直小学、中心校的语文、道德与法治高段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同”样的主题,“异”样的风采。本次“同课异构”的授课篇目为《父爱之舟》,教学时,老师们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文本中的场景和细节,通过朗读、比较、归纳、分析等方法对《父爱之舟》这篇课文进行统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课堂内容紧凑有序,还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在相同的课题下,每一位教师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方法和热情,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东关小学闫莉丽老师从场景和细节入手,借助逛庙会和凑钱缴学费两个场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父亲深沉的爱。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融入场景描写,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朝阳小学的李雪梅老师在课上让同学们分享他们最感兴趣的场景,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在如何理解作者感情的问题上,李老师引导同学们运用想象画面,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这些方法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拓展思维深度,学生在精读中领悟到了作者父亲那种无微不至的爱。

张立伟老师将《父爱之舟》这节课分成朗读一组词句,概括七个场景,寻找两轮细节、探究一个问题这四个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思路清晰。张老师在朗读指导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作者父亲的伟大无私,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促进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

课例展示结束后,老师们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太原市杏花岭区化工路小学教师张正伟进行了活动小结。他首先肯定了各位老师的精彩呈现,接着针对课堂问题分类和课程内容结构化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张立伟老师的《新课标课例式解读》从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解释了“新课标,新在哪里”。那么如何构建“新课堂”呢,张老师指出需要抓住四个驱动力,即:问题驱动力、任务驱动力、情境驱动力、评价驱动力。


太原市杏花岭区教研科研中心的武红芹老师就语言实践型课堂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武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语言实践性课堂的价值,接着提出自己关于语言实践型课堂的思考,最后从语言实践性课堂的样态和语言实践性课堂的构建两方面为构建语言实践型课堂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苏秀荣老师为全体教师示范了《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同学们自我介绍完自己的姓名、生日、爱好和国籍后自然引出大家都是中国公民这一话题。之后借助点赞中国成就,珍惜公民身份,展示中国名片这三个活动中让学生思考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中国公民。苏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新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到知识。

杏花岭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苏荣秀老师在《聚焦核心素养,重情明理践行》为我们分享了他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思考。他认为《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课能够培养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感受生活中的变化。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应整体把握、纵横联系、抓住目标、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苏老师还与大家分享了主题为《把握课标要求,理解教材内涵》的微讲座。讲座内容依旧以《公民意味着什么》为例,探究如何依据课程性质探索素养导向教学。

   携一缕阳光,带一丝芳香,共见一路繁花绽放。此次教研活动开启了教师们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教学研究之旅。教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阅读 2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