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迎诗意,教研唤灵思。为使我校青年教师适应教学任务,快速成长,扎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增强学科听课、评课的研讨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于2024年10月28日开展了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课堂上,语文组青年教师牙侯捷、余雪涵用他们的智慧与才华,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别开生面的课堂,最终均荣获了二等奖。
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为更好地完成此次比赛任务,语文教研组于2024年5月14日开展了优质课比赛预赛,教研组内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显身手,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风采,最终牙侯捷、余雪涵两位老师脱颖而出。
(预赛评委老师在认真评课)
(余雪涵老师、牙侯捷老师预赛现场)
接到此项重任,牙侯捷和余雪涵老师迅速进入状态,潜心钻研教材,在语文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用心磨课,努力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满意的课堂。
(牙侯捷老师磨课现场)
(黄巧霞老师在指导余雪涵老师)
任何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两位老师已做好充足的准备,踏上胜利的征途。
二、牙侯捷老师课赛风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牙侯捷老师选取了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的《诗经·秦风·无衣》,结合诗中重章叠句的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感受诗歌精神的血脉相承。
在教学过程中,牙老师先是开展朗诵指导,在朗诵过程中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牙老师朗诵指导)
接着牙老师结合写作背景,聚焦重章叠句手法,分析诗歌重点字词,以此达到对诗歌内容、情感、写作特色的整体理解。课堂上,牙老师以洪亮的声音和紧凑的教学环节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课件的合理运用更为课堂增色不少。整堂课如行云流水,牙老师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细致入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每一个问题都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每一次互动都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语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牙老师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学习变得更有意义。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们深刻明白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教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是一节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公开课,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们的强烈求知欲,学生的激情让课堂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三、余雪涵老师课赛风采
在微带冷意的午后,余雪涵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
课程伊始,一张冷色调的图片映入眼帘,它以江上灯火和隐约的楼阁为背景,给人一种悲伤之感。明确学习目标后雪涵老师让学生齐声诵读诗歌,初感文本凄婉哀伤的感情基调。
一词一句总关情,在梳理文脉的基础上雪涵老师带学生深入探析此词的情感,围绕苏轼“反常合道”的诗词创作宗旨,以表格形式让学生们分小组寻觅言语中所蕴含的情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握诗歌情感之余,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苏诗的鉴赏能力,雪涵老师设置了“学以致用,再析反常”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对苏轼这一人物形象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匠心筑梦,育才兴邦。本堂课雪涵老师既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主体性,在授课之中让学生主动品味诗人对亡妻的深刻情感,又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切实助力了学生的成长。
有人说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牙侯捷老师、余雪涵老师巧妙设计课程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诗词中别样的情怀,真正做到了用语言的力量去唤醒学生的灵魂。秋风送爽,吹起了教育的热情与创新的风帆。两位老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真挚的关怀,赢得了师生的广泛赞誉。
通过此次比赛,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更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展望未来,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如秋日的硕果般,在教育的田野上茁壮成长,用知识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前行之路,让教育的诗意与智慧永远在校园内外流淌,生生不息。
编辑:蓝尉丹、田玉贤
校对:莫红丹、莫柳电
审核:覃雪瑛
图文: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