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皮精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赛课磨砺促成长,匠心深耕绽芳华——初中部余瑶君老师赛课 

创建于2024-10-31 阅读623

十月三十一,携一缕初秋的芬芳,凝一份教育的真情,在课堂中探索,收获教学的精彩和成长。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玉燕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自我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陆丰市玉燕中学初中部物化生赛课组举行第一场赛课,由余瑶君老师在综合楼录播室208执教,执教内容《6.2.1碳的氧化物》。

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及其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本课时主要围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展开,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水的反应等,帮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理解化学知识。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一些化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而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据此我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实验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在真实问题的驱动下用物质的性质分析、解释物质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落实化学课程育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性质决定用途”这一观念的理解。

2.通过驱动性问题加强实验的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验证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时,让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讨论(要求说明设计思路),再开展实验验证猜想。即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基于证据进行推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加深对控制变量、对比实验、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认识。

学生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一、化学观念

1. 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其与水的反应。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强化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科学思维

1.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科学探究与实践

1.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实验结果,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2. 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灭火、制作碳酸饮料等,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

教学研讨

课程结束后,本科组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

陈于瀚老师:1.教学设计很完美,操作具有对比性,十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容量较大,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紧跟老师节奏。

周嘉涛老师:这节课课堂上通过任务线,情景线教学,让学科素养真正落地,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黄游茂老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思维,强调教材重要性,教学流程完整,渗透学科素养。

其他老师均提出宝贵意见,并期待下次相遇。


               


——END——

撰稿:周嘉涛

图片:周嘉涛、蔡尔妮

审核:陈于瀚

阅读 6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