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续成长    “语”你同行——向阳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十月份教研活动总结

言己
创建于2024-10-31
阅读 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踏着秋的旋律,携着秋的凉爽,四年级语文组继续开展本学期的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拥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粒火花,教师要拥有整个花海。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每周星期二下午,四年级语文科组都按学校要求,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研究教材,在新老教师的交流碰撞中获得教学的智慧。“集思广益,做最优化课堂”是我们集体备课的终极目标。全体四年级语文老师团结协作,真实抓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切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组内研究课

古诗——《题西林壁》

       陈海娃老师,在一区录播室上组内研究课(暨同步专递课堂课),执教古诗《题西林壁》。教学时,陈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讨论和图片展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并扣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课堂互动充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陈老师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语文园地二》

        李春菊老师执教《语文园地二》。李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在教学“词句段运用”环节时,李老师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反复及设问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出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做到讲练结合。

        在“日积月累”环节,李老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这些关于勤学好问的名言的意思,再让学生逐句汇报。理解了名言后,李老师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又相机拓展相关的名言,真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略读课文——《女娲补天》

        周法义执教略读课文《女娲补天》。周老师上课伊始,以《女娲造人》的视频导入,引出课文的主人公——女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再相机解题,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任务。

        教学中,周老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在让学生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时,学生不懂如何说,周老师便指导学生可以用串联法,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或起因、经过和结果串联起来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清楚。

评课议课

       课堂上,教师们认真专注,伏案记录听课所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后,全体四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对授课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畅所欲言,既点明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升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送教下乡

       寒露过,秋意浓。知之深则行愈达,研之深则知其妙。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交流,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前往屯昌县坡心中心小学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由陈海娃老师进行送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堂精彩的课也需千锤百炼、集思广益,博取众长,才能绽放光芒,为了很好地展现教学风采,陈老师在本科组内进行了磨课。

第一次磨课

        好课多磨,“磨”就是用心,“磨”就是责任。磨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交流的默契,磨出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提升教材的高度。

第二次磨课

        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

第三次磨课

        课上,本科组的老师们专心致志地听课,并认真做记录。课下,大家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顾课堂得失,给予授课老师建议,调整教学设计。

课堂展示

        精心准备,集思广益,陈海娃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展现出了一堂堂娓娓动听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浓浓古文韵味的课堂。

        陈海娃老师执教文言文《精卫填海》,陈老师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接受。以讲故事引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篇课文的学习,并且营造了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时时刻刻地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学,自己发现,自己体验。

        课后,送教下乡老师和听课老师一起交流自己的备课思路、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与探究的研讨氛围浓厚。

        “教无涯,研不尽”。教学是一场修行,教研活动更是教师终身的修炼。相信这样的成长,在今后的教育生活中蓬勃生长,教育引领我们的学生成为时代的栋梁。

阅读 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