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教学共前行

—静宁二中2024秋季学期(第二届)“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暨公开示范课活动之生物组教研活动

用户13826597
编辑于2024-11-03
阅读 8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在学校的周密部署下,于2024年10月30日,生物教研组开展本学年第二次构筑“理想课堂”教研活动。

     

教无定法,课堂纷呈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李向引老师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杨红霞老师

说出所思,思悟共勉

      说课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一种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说课

 一、教材内容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涉及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特点以及具体实例相关知识,本节紧跟在被动运输内容之后,又与前面所讲的“分泌蛋白的合成”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形成;同时,又为学习第五章“能量供应和利用”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概念。如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物质运输方式上掌握了被动运输等。加之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口头表达等基础能力也有所进步,能从相互讨论中解释客观现象并分析解决问题。但在生物学概念的应用上不动灵活应用。

三、教学目标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举例说明生物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根据教材内容、学情及课标要求,将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举例说出主动运输的特点。

2. 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3. 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4. 举例说出生物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四、教学过程

       以水为例复习被动运输提出其运输方向是顺浓度梯度,出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离子与外界浓度的比较,引起认知冲突,继而导出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关于主动运输的教学,先通过动图演示其过程提出需耗能、需要载体蛋白的假设,进一步设计相应的实验验证,最后顺理成章构建出主动运输的概念模型。再通过几个相关资料总结其意义。趁机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大类运输方式进行习题训练。大分子比转运蛋白的体积大,引出胞吞胞吐,动图、分解图层层剖析梳理其过程和共同点。最后教师对本章进行了归纳总结。

五、教学反思

       为了保证课程的完整性,舍弃了部分材料,本可以结合更多的运输实例及相关资料,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发展。总之,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诚心请求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将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为后续DNA分子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的学习做了铺垫,另外教材中经典实验也让学生体会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细胞核有什么功能的资料分析和讨论,阐明细胞核的功能.

2.是通过阅读教材和绘制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阐明细胞核的结构.

3.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建构结合对细胞整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认同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

4.尝试制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体验建构模型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克隆牛资料切入,为细胞核功能的分析创设情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细胞核有什么功能?从各个实验材料逐步剖析出细胞核的功能,最后归纳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联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对细胞核的结构进一步探索学习,借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最后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归纳形成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在本节课后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从而从系统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社会。

四、教学反思

       本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强调了克隆猴案例联系了科学前沿,增强社会责任。但是由于追求了课堂的容量以及教学的进度,所以导致本节课的内容有点赶场,没有对此内容进行精简,以及概念的应用深化程度不够。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交流研讨,共同进步

       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席东锋老师评课:

李老师的这节授课内容多,消化难度大,考察频率广,学生在考试中错误率最大,失分也多!

1.李老师能化难为易,合理应用PPT,使抽象问题简单化,巧妙突破重难点,尤其动画PPT的应用,能让让学生理解、掌握,效果很好。

2.落实细节,研读课本,深挖教材,由浅入深,过度自然,设计合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率很高,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地位,收获满满!

杨老师课堂精彩,上课很成功,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老师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创设一定的情景,成功突破重点和难点。合理把握课堂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到位,让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可操作性极强。

李雷雷老师评课:

李向引老师的课给与我很大启示:

1.给与学生足够的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模型分析、变幻模型分析,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3.“你达标了吗”环节提升课堂高度,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升华学习目标;

几点思考:

1.物质进出细胞的案例给的足够多,如神经递质作为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吐作用释放是选修一内容,学生还没有接触相关知识,是否能理解其生理意义?

2.容量大的课堂,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应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我们可以探讨。

杨红霞老师的课堂稳定如一:

1.对课本的挖掘比较深,对实验的分析透彻;2.问题设置层层递进,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几点想法:

1.在美西螈核移植实验透彻讲解的基础上,后面三个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实验的分析思路自主分析,解放老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2.关于模型这部分内容如果课堂时间紧张可以放到下节课再强调。

南玉坤老师评课

李向引老师的这节课优点有以下几点:

1.动画演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形象清晰,引导学生说出主动运输的过程;

2.加入实验验证,提高难度;

3.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三则资料,非常顺利的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意义,记忆深刻;

4.贴近高考,讲述了主动运输的三种能量来源;

5.习题练习,即刻复习,总结判断运输的方向;

6.把运输方式的曲线以习题形式给出,学生自己理解判断;7.胞吐的代表实例:分泌蛋白,补充了神经递质(小分子物质的特殊性);

8.教学过程随时渗透了教学目标;

建议:

1.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有点少;

2.教学中出现了家乡话。

杨老师的这节课优点有:

1.给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课本资料的重新整合;

3.提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学生自己综制细胞核结构模式图,增加印象;

5.形象清晰地用图片表示出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区别。

建议:1.实验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附件:《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ppt

      秋澄万景清,奋进正当时。站在新学期的起点上,我们将以蓬勃的朝气、崭新的姿态,一如既往,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谱写“金色二中,幸福成长”工作的新篇章!

                    

                       编辑:李向引

                       审核:何任天

阅读 8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